喜馬拉雅當代藝術展 體驗神祕高山文化

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特展,圖為才仁・夏爾帕作品《吉祥天母》,2025年。(非池中藝術網)
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特展,圖為才仁・夏爾帕作品《吉祥天母》,2025年。(非池中藝術網)

文/記者王志清

「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特展,即日起在臺南市美術館展出尼泊爾藝術家才仁‧夏爾帕,及不丹藝術家訶莎‧卡瑪、金寶‧旺楚克、金柏麗等4人作品,呈現喜馬拉雅地區當代藝術,一窺尼泊爾與不丹藝術家多元創作,體驗高山文化的神祕與當代精神。

策展人高森信男表示,展覽以「迷宮」為核心概念,象徵觀眾將在藝術作品間穿梭,探索自我、文化與時代的交織。展覽集結4位藝術家的代表創作,呈現傳統符號如何在現代語境中被轉化,並回應當代社會的需求與思考。

金柏麗作品《迷宮之輪(幼虎)》,2025年。金柏麗作品《迷宮之輪(幼虎)》,2025年。(非池中藝術網)

尼泊爾藝術家才仁‧夏爾帕(Tsherin Sherpa)以唐卡繪畫技法為基礎,融合美式普普藝術語彙,創作出兼具神聖與流行感的作品。他的裝置作品《祈願樹》從傳統建築擷取靈感,並嘗試從尼泊爾的震災之中⾛出,邁向與觀眾之間的對話空間。

另一大亮點是不丹當代藝術家聯展,三位藝術家各有特色。被譽為「不丹當代藝術之父」的訶莎‧卡瑪(Asha Kama),重新詮釋佛教經典題材,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再現;他的學生金寶‧旺楚克(Gyempo Wangchuk)在傳統唐卡與現代繪畫之間游移,作品《鏡像1》以符號映照現代人內心。出身皇室的金柏麗(Zimbiri)長年旅居海外,作品常以老虎象徵身分與鄉愁,並特別使用不丹傳統礦物顏料和手工畫布,賦予作品濃厚的文化質地。

這次展覽首次將喜馬拉雅地區的當代藝術完整引進臺灣,更呈現了「傳統與當代對話」的過程。觀眾可透過近似的語境及議題,讓看似遙遠的喜馬拉雅地區亦可親近觀眾。展覽將展至2026年1月4日止。◇

訶莎・卡瑪作品《三十五佛懺:離苦之道》, 2025年。訶莎・卡瑪作品《三十五佛懺:離苦之道》, 2025年。(非池中藝術網)
才仁・夏爾帕作品《和平-藍》,2025年。才仁・夏爾帕作品《和平-藍》,2025年。(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
西藏強震 死傷慘重 建築震壞
2025年01月07日 | 8個月前
破紀錄!尼泊爾少年登頂全球14高峰
2024年10月14日 | 11個月前
超難降落機場 全球僅50機長勝任
2024年09月20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