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房貸量增五倍

不少民眾在銀行限貸情況下申貸不易,反而保險公司開始爭取房貸業務,據聯徵中心統計,3月保險公司新增房貸量為657件,業者說,這數量雖不是特別多,但已經是2023年3月的5倍,顯示保險公司房貸量雖然遠低於一般銀行與農漁會,但仍是有房貸需求民眾的選擇。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保險公司過去礙於通路、成本與產品競爭力等狀況下,幾乎退出房貸市場,多以客戶服務為主,不過在銀行端資金吃緊後,房貸利率逐漸調高,壽險業也開始願意爭取一些房貸業務,提供民眾多元房貸管道方案,有需求民眾也會往農漁會、網銀與保險公司看看有無申辦機會。
統計顯示,上一波景氣高峰的2013年,保險公司房貸一個月新增數量可達3,300餘件,後續房貸業務陸續減少,2023年1月最低出現67件新增房貸量,在房貸開始吃緊與第七波管控後,保險公司每月新承做量逐漸增加,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平均每個月新增房貸數量都近600件。
據統計,今年3月全體銀行平均房貸利率為2.326%,信用合作社利率為2.76%,農漁會利率為2.32%,保險公司為2.34%。
首購利率2.65%起
房仲業說,保險房貸利率也跟隨市場波動,去年央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時,有壽險公司網站提供優質客戶都會區房貸利率2.2%起,之後改為都會區一般客戶房貸利率2.38%起,近期則是首購客戶表定利率2.65%起。
關於房貸資金緊縮,有媒體報導指出,是由於央行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最後造成目前「肥政府、瘦民眾」現象,央行27日聲明表示,這與事實不符,今年7月底與去年8月底相較,全體銀行放款增加2.4兆元;其中,個人放款增加1.5兆元為最多,主要係房貸增加6,268億元,民營企業增加8,408億元,公營事業及政府分別增加794億元及72億元。因此,央行強調,並沒有「肥政府、瘦民眾」情況。
此外,媒體臆測央行9月理監事會議將把符合都更危老所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排除在不動產貸款計算範圍的可行性,央行說明,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旨在觀測銀行信用配置情形與控管相關貸款風險,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及所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均屬中長期貸款,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
因此,央行認為,若排除相關貸款,雖可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但將無法完全反映相關授信風險及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全貌,恐有失央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