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熱傳產冷 7月工業生產兩樣情

經濟部26日發布7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13.53、年增18.11%,連續7個月正成長。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19.55%,主要受惠於半導體與高效能運算等需求強勁,帶動電子資訊產業鏈持續增長。然而,基本金屬、化學材料等傳統產業則因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呈現「電子熱、傳產冷」的兩樣情。
根據經濟部統計,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繳出年增19.55%的亮眼成績,累計今年前7月較去年同期增加18.02%,顯示整體製造業生產動能穩健。
觀察各主要行業別,資訊電子工業無疑是帶動成長的主引擎。其中,電子零組件業年增29.52%,積體電路業受惠於12吋晶圓代工需求暢旺,大幅增長33.91%。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更在AI應用與雲端資料服務的強力拉貨動能下,年增率高達39.03%,主因為伺服器、通訊傳播設備等產品產量顯著提升。
傳產仍逆風 8月生產保守
相較於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傳統產業仍在逆風中前行。經濟部指出,受全球經貿情勢波動及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影響,下游客戶採購態度趨於保守觀望。其中,基本金屬業因鋼市需求持續疲軟,加上部分廠商進行產線檢修,年減6.17%。
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同樣面臨困境,因市場供給過剩、需求動能不足,年減4.29%。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受車市買氣保守影響,年減2%。
不過,機械設備業受惠於半導體大廠積極擴充產能,年增來到7.62%,為傳統產業帶來一線曙光。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芳預期,隨著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上市,可望進一步支撐台灣製造業的生產動能穩步成長。但根據經濟部調查,廠商對8月生產趨於保守,預期8月工業生產指數將較7月減少,顯示業者對未來景氣仍抱持審慎態度。
陳玉芳說,經濟部預估8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落在112.19至116.19之間,年增率介於9.6%至13.5%,有望達成「連18紅」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