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陷困境 專家籲打造新藍海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6月底止台灣3家純網路銀行(LINE Bank、將來銀行、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累積虧損合計已高達85億元。金管會表示,國外純網銀平均需要5~6年才能轉虧為盈。專家認為,純網銀面臨「定位不明」的根本問題,與傳統銀行的網路服務高度重疊,應尋求創新業務以突圍,才有望在金融業找到新藍海。
自從2021年陸續開業以來,3家純網銀挾著「鯰魚效應」的期待進入金融市場,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傳統銀行未能觸及的客群。不過,銘傳大學金融科技應用學系副教授林盟翔告訴《大紀元時報》,傳統銀行的數位帳戶、線上轉帳、行動支付等服務功能已相當完善,純網銀若以提供更高存款利率或更多轉帳免手續費優惠,實際上只是將傳統業務搬到線上,透過補貼戰吸引客戶。
林盟翔認為,這種模式會回歸到純網銀「定位不明」的議題,導致陷入削價競爭的紅海。雖然金管會陸續開放純網銀承作法人開戶、房貸、聯貸等業務,但這更像是讓純網銀走回與傳統銀行爭奪法金客戶的老路,若是用更優惠條件搶奪既有市場,獲利之路恐將更加崎嶇。
日韓經驗 虛擬資產或成轉型關鍵
面對純網銀的經營困境,林盟翔表示,近期金管會公告《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應該鼓勵純網銀積極創新,或許讓純網銀作為未來台灣虛擬資產交易的「金流專責銀行」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林盟翔指出,虛擬資產(或稱加密貨幣)交易為純線上的數位行為,其主要客群多為熟悉網路科技的年輕世代,這與純網銀的目標客群高度契合。金管會若能將這塊新興業務劃歸給純網銀,不僅能立即為其創造出與傳統銀行截然不同的業務藍海,更能有效管理虛擬資產交易所衍生的金流與洗錢防制(AML)風險。
林盟翔說,「與其讓數十家傳統銀行各自投入高昂成本建構虛擬資產的監理系統,不如集中由3家純網銀來處理,監理強度與效率都會更高。」然而,這樣的構想並非天馬行空。林盟翔舉例,韓國網路巨頭Kakao集團旗下的Kakao Bank今年就推出韓元穩定幣計畫,LINE Bank可以借鑑;樂天銀行的日本背景也能對接日本已通過的穩定幣法案;將來銀行的股東中華電信就是資訊科技業的龍頭。這3家業者在技術上都有發展潛力。
純網銀主掌金流 由傳統銀行保管
針對虛擬資產的高風險疑慮,林盟翔建議,可採取分工模式,讓交易的「金流」由純網銀負責,客戶資產「保管」可由信譽卓著、資本雄厚的傳統銀行擔任,既能發揮純網銀在線上作業的靈活性與效率,也能藉由傳統銀行的公信力保障用戶資產安全,創造雙贏局面。
林盟翔認為,這個模式也能與政府「數位保險」政策結合,發展更多新型態保單,否則過去金融機構申請純網保都遭到金管會打槍,全數掛零。
金管會力推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今年已在高雄成立金融專區。林盟翔表示,不排除有增加純網銀業務的可能性,但純網銀24小時線上服務,營運與資安維護成本甚至比實體銀行還高,是否有量能承接新增業務,必須審慎評估。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6月底止3家純網銀戶數合計大約291萬戶,年增41.7萬戶。其中,將來銀行有46.1萬戶,存放比為59.09%;LINE Bank為214.7萬戶,存放比為86.91%;樂天銀行30.1萬戶,存放比為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