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擘劃金融新藍圖 穩定幣研議中、亞資中心啟航

金管會銀行局27日透露,「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已於6月27日報行政院,未來公布後,將制定穩定幣發行的管理規定,目前已有1家銀行表達高度興趣,正在研議階段。同時,作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核心戰略的高雄專區,已核准22項試辦業務,並成立三大工作坊深化服務。
隨著全球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日益明確,台灣也加快了立法腳步。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證實,「虛擬資產服務法」(下稱專法)草案已於今年6月27日報行政院審議。他表示,待專法三讀通過、相關子法訂定後,符合資格者即可在境內申請發行穩定幣。
童政彰表示,目前有1家銀行有興趣,顯示已有金融機構準備搶進虛擬資產領域。金管會強調,在立法過程中已與央行就數位資產審計、資訊揭露、準備金計提等實務操作層面進行充分溝通與意見交換,確保未來穩定幣發行兼顧金融創新與市場穩定。
至於未來穩定幣是否會與美元體系掛鉤,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說,金管會持開放態度,將回歸市場機制與業者規劃而定。
與此同時,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力推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也取得重大進展。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近新台幣34兆元,在高雄專區7月22日揭牌後,彭金隆更設定目標,期望在2030年,資產管理規模力拚翻倍、達60兆元。
金管會已在高雄專區核准22項試辦業務,其中以授信業務(如保險融資、Lombard Lending)、家族辦公室服務及跨境金融服務最受業者青睞,若加上證券及保險各項服務,共計38項新業務。
童政彰說,金管會要求進駐業者務必落實洗錢防制、銷售秩序與消費者保護,並預告將於9月起由檢查局與銀行局進行聯合訪視,確保專區業務穩健發展。他說,為避免業者陷入惡性競爭,金管會未來將不再公布高資產財管業務的個別機構排名,改為公布總體數據,引導市場走向良性發展。
針對外界關注的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以及可能引發的金融業併購議題,童政彰指出,主管機關的職責在於「營造一個友善公平的環境」,對於市場的併購活動,將取決於個別業者的公司治理與商業決策,金管會採取開放的監管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