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性剖腹產隱患:寶寶患白血病機率上升

一位媽媽正抱著剛出生的寶寶。(Petri Oeschger/Getty Images)
一位媽媽正抱著剛出生的寶寶。(Petri Oeschger/Getty Images)

文/Cara Michelle Miller 編譯/朱青

一項新研究表明,嬰兒的出生方式可能會對其免疫系統發育和長期健康帶來細微但深遠的影響。研究發現,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可能與是否經歷自然產陣痛有關。

根據發表於《國際癌症期刊》上,一項涵蓋超過240萬名新生兒的研究顯示,計畫性剖腹產(即在陣痛開始前進行剖腹產)的嬰兒,罹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即最常見的兒童白血病類型)的風險比自然分娩或緊急剖腹產的嬰兒高出約20%。

隨著全球剖腹產比例上升,這一研究發現變得尤為重要。瑞典的剖腹產比例相對較低,介於11~17%,但在美國,超過 30% 的嬰兒目前透過手術分娩,其中約一半是預約分娩,而非緊急分娩。

哪些剖腹產風險最高?

研究人員分析了瑞典在1982~1989年、及1999~2014年兩個時間段內超過240萬名新生兒的資料,追蹤分娩方式、及至20歲的青少年白血病診斷情況。在這240萬名新生兒中,有15.5%是通過剖腹產出生的。

與自然分娩的兒童相比,計畫性剖腹產兒童罹患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最常見的亞型)的風險要高出29%。此關聯在男孩及五歲以下兒童(ALL發病高峰年齡)中尤為明顯。

而對於經歷陣痛或併發症後進行的緊急剖腹產,則未觀察到白血病風險的增加。

「我們有些意外。但是當我們拓寬了研究範圍後(包括母親的選擇、懷孕和嬰兒狀況),這一關聯性仍然存在。」該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ina-Evmorfia Kampitsi通過電子郵件向《大紀元時報》表示。

ALL,包括其最常見的亞型B-ALL,能夠影響白血球,最普遍的發病人群是5歲以下的兒童。在高收入國家,這種疾病的存活率超過85%,被認為是高度可治療的。

剖腹產與白血病關聯有多強?

儘管統計學上的風險有顯著增加,但患病的絕對風險仍小。在美國,每年約有3,100名20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出患有ALL,相當於每10萬名兒童中有約4人。計畫性剖腹產讓罹患ALL的風險增加了20%,即提高到每10萬人中約5人。

「總體風險仍然非常低,大多數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永遠不會患上白血病。」Kampitsi說。她指出,研究團隊最初懷疑,是因為剖腹產孕婦的健康問題,導致了罹患ALL的風險增加。但現在看來,是分娩方式本身,即嬰兒如何出生,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發育,從而增加白血病風險。

為評估妊娠併發症是否能解釋這一關聯性,研究人員調整了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出生體重、母親年齡、吸菸和感染等多項母體和周產期因素,結果發現這種關聯性依然存在。

「雖然我們無法得出確切結論(因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但這些發現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Kampitsi說,「嬰兒剛出生的那段時間(從出生那一刻算起)可能對免疫系統發育及免疫相關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自然分娩塑造寶寶免疫力

科學家越來越認為自然分娩過程蘊含「自然的智慧」,這歷經數千年精密調適的過程,有助於為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做好準備,迎接母體之外的環境。

懷孕,孕婦,孕期。自然分娩的過程,有助於為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做好準備,迎接母體之外的環境。(123RF)

當自然陣痛開始,嬰兒通過產道時,會接觸到一系列生物訊號和微生物,這些似乎對長期健康有重要作用。研究認為,計畫性剖腹產與兒童白血病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可能與以下兩個關鍵因素有關:

1. 產道菌與免疫力:自然分娩帶來「好菌」優勢。

自然分娩的嬰兒會接觸到母親產道中的益菌,這些菌有助於填充嬰兒腸道,促進早期免疫調節。相比之下,計畫性剖腹產的嬰兒(剖腹產在分娩開始前進行,嬰兒未接觸母親的陰道菌群)通常只會被皮膚細菌和醫院環境中的細菌定植(「定植」是生物學專有名詞,指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人體的皮膚、腸道或黏膜表面等特定部位定居、繁殖並形成穩定的菌群的過程),因此這類嬰兒的腸道菌群多樣性可能較低。

「這種差異可能影響早期免疫調節。」Kampitsi說。

2020年《科學轉化醫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剖腹產出生的嬰兒錯過了母親產道益菌的早期傳遞,這一中斷被認為與氣喘等免疫相關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2. 壓力荷爾蒙激增:自然分娩如何啟動免疫防線?

陣痛會觸發壓力激素(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激增,這些激素有助於準備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自然分娩或緊急剖腹產的嬰兒仍會經歷這種激素激增,而計畫性剖腹產的嬰兒(在陣痛開始前)通常不會。

Kampitsi表示,分娩時釋放的壓力激素可能有助於新生兒免疫系統正常發育,並清除可能變異的白血球前體細胞。雖然這些機制在生物學上合理,但仍屬推測,需要進一步研究。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指出,剖腹產、使用抗生素和使用配方奶等因素,或在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關鍵期,干擾母體菌群自然傳遞給嬰兒,進而影響腸道健康和長期免疫調節。

若非必要,盡量不進行剖腹產

研究進一步證實相關證據:嬰兒的出生方式可能以微妙但持久的方式影響其免疫系統的發育。與先前研究一致,這些研究將計畫性剖腹產與氣喘、一型糖尿病、過敏等免疫疾病風險增加聯繫起來。

自然分娩的嬰兒會接觸到母親產道中的益菌,這些菌有助於填充嬰兒腸道,促進早期免疫調節。自然分娩的嬰兒會接觸到母親產道中的益菌,這些菌有助於填充嬰兒腸道,促進早期免疫調節。(123RF)

大多數計畫性剖腹產出生的嬰兒永遠不會患上白血病,且在許多情況下,剖腹產是醫療上必要的救命措施。儘管如此,研究表明,當沒有明確醫療指徵指向必須使用計畫性剖腹產時,父母需要權衡其潛在的長期風險——儘管這些風險很小。

總之,如果沒有明確的醫療理由安排剖腹產時,其潛在長期影響值得與醫生討論。

原文 Planned C-Sections Linked to Slight Increase in Childhood Leukemia Risk, Study Finds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諾貝爾醫學獎 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
2025年10月06日 | 5天前
一看到病人 免疫系統就自動啟動?
2025年08月18日 | 1個月前
新抗菌機制 越抓不一定越癢?
2025年02月12日 | 8個月前
長壽祕訣 心平氣和,有益內臟健康
2025年02月18日 | 7個月前
內心糾結傷健康 5方法停止精神內耗
2024年11月05日 | 11個月前
【醫案】春去春又來(上)
2023年10月16日 | 1年前
原來是淋巴堵住了!
2023年05月08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