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流行 5首錄製最多次古典樂曲

文/安德魯‧本森‧布朗(Andrew Benson Brown )唐薇譯

如果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古典音樂是不是快要消失了?」就會看到數百篇相關評論文章和部落格的討論。大部分撰文者認為,古典音樂不流行,真是這樣嗎?

大提琴家馬友友的專輯全球銷量超過200萬張,以他身為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來說,是獲得了巨大成功,不過,與麥可傑克森或瑪丹娜等流行音樂巨星相比,他的銷量仍相形見絀。

史上錄製最多次古典樂

然而,衡量音樂流行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種。從絕對數量來看,演奏和聆聽偉大作曲家作品的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多。古典經典曲目的錄音數量也非常多,即使是最鐵的樂迷也難以全部追蹤得到。

以下為音樂史上錄製次數最多的傑作,包括:

• 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
德國作曲家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1653~1706)一生創作500多部作品,如今人們只熱衷於聆聽其中一首。有人認為,他之所以創作著名的《D大調卡農》(P37),是為了慶祝約翰·塞巴斯汀·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的堂兄約翰‧克里斯多夫‧巴哈(Johann Christoph Bach)的婚禮,但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由於帕海貝爾是巴哈家族的朋友,這種說法似乎有理有據。如果真是這樣,帕海貝爾應該感到欣慰,因為這首曲子已成為世界各地婚禮代表旋律。

在《卡農》作品裡,其中兩個聲部以層層交疊的方式模仿一個旋律,令人難忘。而帕海貝爾為《卡農》伴奏創作的歡快的三把小提琴吉格舞曲(Gigue for three violins)同樣精采,不過名氣稍遜。

據Presto Music(一個保存著詳盡古典音樂作品唱片目錄的網站)的資料顯示,這首《卡農》已經錄製超過200次。1983年古代音樂學院錄製《卡農》唱片的製作人曾評論說,人們通常在《卡農》裡「隨意添加中提琴聲部」。

人們若想聆聽原汁原味版本,應該尋找為三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伴奏的編曲。

• 莫札特《D小調安魂曲》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唱片在全球銷售量超過5億張,與披頭四(The Beatles)樂團相當(考慮到他們各種唱片的銷量)。如果chartmasters網站將已故古典作曲家納入成功藝術家排行榜,毫無疑問,這些傑出的作曲家會把許多現代音樂家擠出榜單。

2016年,迪卡和德意志留聲機唱片(Decca and Deutsche Grammophon)發行的莫札特作品全集登上告示牌年度排行榜榜首,甚至超過美國流行音樂天后碧昂絲(Beyoncé)。

芭芭拉‧克拉夫特於1819年創作的「莫札特像」。(公共領域)芭芭拉‧克拉夫特於1819年創作的「莫札特像」。(公共領域)

在莫札特的所有作品中,改編次數最多的可能是他未完成的偉大經典《安魂曲》(Requiem)(目錄第626號)。Presto Music網站列出了281個錄音版本。

莫札特於1791年去世,生前只完成《安魂曲》的兩個樂章(section),不過他留下了草稿。不同作曲家根據他們個人對莫札特創作方式的理解,重新編排樂章,總共出現大約15個版本,如今,演奏最廣泛的一版,是由莫札特的學生弗朗茲‧蘇斯邁爾 (Franz Süssmayr,1766~1803)所作。

•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浪漫派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無疑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創作了世界上最著名、最常上演的芭蕾舞劇,他譜出的優美旋律也出現在無數電影中。

不過,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是《1812序曲》(作品第49號),以頌揚俄國擊敗拿破崙為主題。該曲至今已有近300個錄音版本,是演奏次數最多的古典曲目之一。

《1812序曲》之序曲曾多次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強調這首曲子的軍事特色,也因而成為7月4日美國國慶深受喜愛的亮點。

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1812年油畫作品《書房中的拿破崙》。(公共領域)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1812年油畫作品《書房中的拿破崙》。(公共領域)

柴可夫斯基的原版樂譜要求在高潮部分鳴放16炮。大多數改編版本都使用預先錄音的炮聲。在安塔爾‧朵拉蒂(Antal Dorati)與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合作的版本中,炮聲的部分在西點軍校單獨錄音,之後再進行混音。當時,西點軍校博物館館長吉羅德‧C‧斯托(Gerald C. Stowe)使用了1775年在法國杜埃製造的一門法國大炮。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Spotify網站每月有760萬聽眾,他是Spotify排名第二的古典作曲家。

貝多芬最受歡迎的作品是《月光奏鳴曲》(作品27號),即升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這首曲子至今已有500多個不同的錄音版本。

這些版本大多為鋼琴曲,但是每一位演奏家似乎對情感表達、節奏和技巧重點都有各自的詮釋。例如:葛籣‧古爾德(Glenn Gould)就因演奏速度過快、踏板運用不足、導致音色不清晰而受到批評。相比之下,阿爾弗雷德‧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的演奏則被認為內斂而深沉。

• 巴哈《D小調觸技與賦格》
在Presto Music網站資料庫中搜尋約翰·塞巴斯汀·巴哈的名字,你會發現超過1萬5千個曲目標題,搜尋結果令人嘆為觀止。

其中,《D小調觸技與賦格》(作品號BWV 565)的演奏次數最多,略勝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成為音樂史上改編次數最多的作品,約有550個錄音版本。

德國畫家約瑟夫·卡爾·施蒂勒繪製貝多芬肖像。 (公共領域)德國畫家約瑟夫‧卡爾‧施蒂勒繪製貝多芬肖像。(公共領域)

在這些錄音中,雖然管風琴占主導地位,但是改編配器的多樣性令人眼花繚亂。迄今,《觸技與賦格》已被改編為管弦樂、吉他、小提琴、薩克斯、魯特琴以及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樂器。

巴哈也是Spotify平臺串流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曲家,每月聽眾達790萬。如果他活在今天,他靠社群媒體賺到的收入,將遠遠超過他擔任教堂樂師的微薄薪水。然而,對於像巴哈這樣深諳精神世界的作曲家來說,物質財富最終意義可能不大。

縱觀歷史,音樂作品的流行程度與其偉大成就之間的關係,比一般人認為的更加緊密。正如這份榜單所示,「最偉大」的作曲家,通常也享有最高的公眾推崇,無論是從錄音數量還是串流平臺上的聽眾來看,兩者呈現高度相關。不管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古典音樂依然生機勃勃。◇

原文「Endlessly Performed: 5 of the Most Recorded Composers in Music History」刊登在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電子熱傳產冷 7月工業生產兩樣情
2025年08月26日 | 17天前
核廢放置地點 陳玉珍提議:二膽島
2025年08月26日 | 17天前
國泰世華估9月Fed降息
2025年08月26日 | 1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