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枸杞抽檢30件 全部含重金屬

近年枸杞因養生風潮而廣受歡迎,許多民眾將其泡茶、煲湯或直接食用。台灣消保協會指出,市售枸杞全部都是進口,尤以中國為大宗,經抽驗30件枸杞商品,全數驗出鎘、鉛等重金屬,呼籲政府修正檢驗標準,並加強邊境檢驗與稽查。
消保協會1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並沒有生產枸杞果肉,僅部分業者種植枸杞葉子,因此市售枸杞九成以上來自中國新疆、青海與甘肅等地。經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發現,全數驗出鎘、鉛等重金屬,連有機產品也難倖免。
消保協會表示,本次檢測顯示4件樣品鎘超標,最高達0.081mg/kg,分別購自全聯、三鳳中街及網路平台;另2件鉛含量達0.13mg/kg,分別來自家樂福與網路通路。
消保協會質疑,現行檢驗標準是以鮮果為基準,而市售枸杞乾燥後重金屬濃度會相對提高,導致即使檢驗值超過標準,仍無法認定超標,呼籲政府應針對枸杞乾製品訂定更合理的專屬標準,並加強市場抽驗與來源管理。
消保協會醫事專業委員劉麗芬表示,台灣尚無針對枸杞中鎘、鉛制定每日攝取上限,僅依國際標準來推算。鎘每公斤體重每月容許25微克(μg),換算60公斤成人每日約50μg;鉛則是每日容許約30μg。以本次最高檢出值推算,成人若每日攝取620公克枸杞就會超標,建議每日應少於62公克;鉛則建議每日為20公克,孕婦與兒童應再減半。
消保協會呼籲,枸杞在栽種、灌溉與乾製過程中易累積重金屬,加上本身的富集能力強,導致檢出率高,業者應主動公開檢驗報告,消費者應選購標示完整產品並避免過量食用。
對此,衛生局表示,目前乾製枸杞不在衛福部食藥署「食品中重金屬之限量」所列需檢驗的食品類別,將建請食藥署參酌,依專業風險重新檢視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
消保處查賣場 逾6成價格不符
另行政院消保處查超市賣場發現,逾六成標價與售價不符,常見標價高於售價。今年4至5月間,消保處查核北中南共18家賣場,其中12家有缺失,比率達67%,共41件商品價格不符,其中35件標價高於售價。
消保處要求業者依法改正並退還溢收金額,同時加強教育訓練;並提醒消費者結帳後應檢查收據,若發現售價高於標價,可立即反應,並要求以標價為準結帳,以維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