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逾3成壓力過高 需健康照護心理支持

消防員所承受的壓力遠高於一般職業,長期累積下來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123RF)
消防員所承受的壓力遠高於一般職業,長期累積下來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123RF)

文/記者徐翠玲

針對打火英雄的最新研究顯示,34.9%的消防員職場壓力過高、19.1%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執勤瑕疵,恐衍生出身心健康問題。改善消防員身心健康,睡眠品質是關鍵;消防體系也應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並推動同仁情緒支持文化。

台灣職業衛生學會日前公布「特殊職業類別身心健康與食安問題計畫」研究成果。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表示,消防員的睡眠障礙盛行率介於13.7%~73%之間。應讓消防員能正確評估自身疲勞程度,以降低職業疲勞對工作場所的危險性。

19.1%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執勤瑕疵,包含裝備遺漏、檢查不完全、應變反應遲緩、溝通協調失誤,救援技術受限,嚴重影響救災救護工作的安全與效率。」林澤聖說。

正視4風險 減輕消防員壓力

42歲張姓消防員,擁有二十餘年的資歷。面對睡眠問題,他說,他們常在午夜才能盥洗入睡,通常處理完畢已過凌晨一時,作息容易與準備執勤中的同仁相互影響,即使休假,生理時鐘仍難調適,長期下來睡眠品質受影響。過去消防員多靠抽菸喝酒釋放壓力,而他選擇以專業自我調適,投入制度改善,透過研究搬運姿勢解決下背痛、參與救護車塗裝改善案、協助教案編修等。

林澤聖自202410月起進行「消防員輪班制度、職場壓力與認知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於中部地區消防單位收案557位、18~65歲的消防員。研究發現,多達34.9%的消防員「職場壓力過高」,且超過一半回報睡眠品質不佳。

林澤聖指出,減輕消防員壓力的四大關鍵包含,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以及情緒支持。其中尤以輪班制度與待命壓力最顯著。若消防員每週2~4天於待命期間小睡1小時以上,工作壓力風險可下降56%;若能達5天以上,風險更可降至64%。此外,良好的睡眠品質(PSQI<6)能顯著降低壓力指數。

針對輪班面臨的睡眠與疲勞問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說,消防員可運用輪班小睡策略,以起床後7小時為最佳時機,可利用勤務休息時間進行10~15分鐘的短暫小睡,避免睡眠不足累積。小睡勿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影響工作表現;若感嗜睡,務必避免開車或騎車,以降低意外風險。

健康照護、心理支持 不可或缺 

37歲李分隊長,2008年警校消防科畢業後加入消防局服務至今。入行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參與透天厝民宅火災救援,當時他在火場迷失方向,一位學長及時發現了他,將他帶出火場。這次驚險經歷讓他自問是否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如果再次遇到危險,是否有能力救出自己或他人,「但也是這種質疑與掙扎最終成為我不斷進步、精進技能的動力。」

林澤聖指出,消防員因應災害現場、高壓勤務與不穩定的輪班作息,所承受的壓力遠高於一般職業,長期累積下來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提升消防人員的健康照護與心理支持系統,已是消防安全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消防員常被視為不會累、不會怕的英雄,但這樣的期待會讓他們更難求助。」藍凡耘提到,消防員的心理壓力常被忽略,若缺乏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將加重焦慮、創傷與失眠等問題。他建議,除了日常體能與肌力訓練,消防單位應納入舒緩性運動,參考美國設計「解壓寧心四招」,每日約8分鐘,有助於降低肌肉緊繃、緩解執勤壓力。

他亦呼籲,消防體系應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並推動同仁間的情緒支持文化,讓情緒能被理解、被接住。

研究團隊也提出睡眠品質改善介入措施,包含定期睡眠檢查與追蹤,以及推廣舒壓運動,如值勤前後的暖身與放鬆操,以降低疲勞累積。更重要的是應推進心理支持,如安排定期心理諮商、及早識別壓力反應,並建立重大事故後的心理減壓與關懷機制。◇

延伸閱讀
房仲業寒冬 近1/4業績衰退6成
2025年08月11日 | 20天前
美國財長:若貿易平衡 關稅如融冰
2025年08月11日 | 2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