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髮經濟 遍地是陷阱

老年人消費市場危機四伏,保健品騙局、低價旅遊陷阱、直播理財等陷阱泛濫成災。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老年人消費市場危機四伏,保健品騙局、低價旅遊陷阱、直播理財等陷阱泛濫成災。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記者李清源/報導】

中國老齡化進程迅速推進,6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1億,所謂年產值高達7兆元(人民幣,下同)的「銀髮經濟」被寄予厚望。然而,老年人消費市場危機四伏,保健品騙局、低價旅遊陷阱、直播理財等陷阱泛濫成災。

銀髮經濟即老年人消費。2024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1%。據官方〈銀髮經濟藍皮書: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2024)〉的資料顯示,中國銀髮經濟的年產值高達7兆元。鉅亨網日前刊文稱,「老年人消費市場成了坑蒙拐騙的下沉市場,「銀髮經濟」竟成了「坑老經濟」。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統計,針對老年人的消費糾紛在近年持續攀升,保健品、旅遊與金融產品成為投訴熱區,許多老年人被誘導購買高價卻無效的所謂「抗衰老產品」,或參與「返利養生課」、「免費義診+強制購買」等銷售套路。

上海市場監管今年5月報導了一起利用所謂的保健酒詐騙的典型案例,三萬多名老人被騙超過10億元。據受騙老人說,那裡的工作人員免費發雞蛋、發麵條,以小利小惠引誘他們參加。受害人之一的陳先生,像他們這樣被所謂的特效保健品欺騙的老人不在少數,他身邊還有人被掏空了十多萬元的養老金。

旅遊方面,據〈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3—2024)〉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旅遊者中,超過60%的人選擇200元以下的低價團,而這些團普遍安排購物行程、壓縮食宿成本,老人們花錢卻得不到應有的體驗與保障。南方網報導,今年3月,張女士向其投訴,自己被騙花了500元參加港澳四天三夜遊,行程安排混亂,遊客被強制帶入非正規購物店,最後不明不白的多花了好幾千。

在投資領域,一些老年人則被「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吸引。山東網今年7月報導的山東樹拍易購平台爆雷即為一例,該平台以返現(返還現金)搶拍吸引中老年用戶,實為龐氏騙局,導致數千名投資者受害,其中多為退休老人。

另外,還有各種名目的「投資理財課」也成為專為老年人定製的收割手段。針對老年人的「財商課」、「理財課」充斥網路平台。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機構常常以低價或免費的「小白訓練營」誘導消費者入群,群裡的「導師」也往往有高學歷和虛假的理財投資經歷,透過「實現財富自由」等話術引誘消費者購買價格高昂的課程。

直播聊天室成新型詐騙溫床

隨著短影音與直播平台滲透,詐騙手段也與時俱進。「專家講養生」、「名醫直播義診」、「收藏鑑寶拍賣」等內容大量出現在老年用戶聚集的平台上。據陸媒報導,2024年中國共破獲直播詐騙案件上萬起,老年受害者高達43%。

對於銀髮經濟屢被批評為「坑老經濟」,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分析,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監管缺失跟法律保護不足,「因為很多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存在虛假宣傳或誘導式的銷售,卻缺乏有力的法律制裁,讓不法商家屢屢得逞。」;第二是中共以銀髮消費為政策導向,大量資源湧入,卻沒有建立良好市場秩序跟誠信機制。

再來是老年人的消費教育落後跟資訊的不對稱,孫國祥指出,「很多老年人缺乏對科技產品金融工具的認知,亦被利用情感或健康焦慮行銷套路所欺騙。」第四則是道德風險的系統性擴大,「比如社區允許或默許養生講座進駐,讓老年人掉入銷售的陷阱。」

此外,孫國祥認為,老年人還面臨著心理跟社會的孤立,不外乎是單身老年人、空巢老人的比率上升,導致憂鬱焦慮與安全感缺失。老年人也面臨著數位鴻溝跟科技的隔離,智慧社會發展迅速,但老年人難以跟上,生活越加困難,包含像是醫療掛號、支付系統、交通工具等,在中國都是數位化操作,因此被收割的風險高,也就是老年人缺乏防詐騙能力,容易被理財、保健、旅遊、保險等陷阱所欺騙。」

正因如此,許多老年人寧願選擇條件惡劣但價格低廉的旅遊團,卻願意在購物點豪擲千元購買劣質商品。這種「不花冤枉錢卻常花冤枉錢」的現象,在低價團與直播詐騙中屢見不鮮。◇

延伸閱讀
中國假銀飾被爆 致癌物超標千倍
2025年07月28日 | 1個月前
核三公投 童子賢:非核家園該轉彎
2025年08月04日 | 26天前
重啟核三 民團憂威脅健康、安全
2025年08月04日 | 26天前
研究:憂鬱爸恐影響孩負面行為
2025年08月04日 | 26天前
調查:中共向非洲輸出AI監控
2025年07月26日 | 1個月前
深圳現「童工」 搶單代送外賣
2025年08月04日 | 2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