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成爸爸中度憂鬱 兒盟:經濟壓力是主因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父親節將至,兒童福利聯盟4日公布父親壓力調查,發現超過四成的父親呈中度以上憂鬱傾向,主要為經濟壓力,有近八成的父親認為收入不足應付家庭開支,且隨著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有兩成三父親的工作與收入受影響。

兒福聯盟於在今年4月21日至5月26日期間,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台灣育有18歲以下孩子的爸爸,共計回收547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有62.9%的父親為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但隨著雙薪家庭越來越普及,愈來愈多父親投入育兒及家事分工,請育嬰假的父親比率達27.6%,較5年前的17.9%增加1倍。

該調查也顯示,有43.3%父親呈現中度以上的憂鬱傾向,需要正視並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壓力源依序為經濟、育兒、工作職場等,來自經濟的壓力就超過七成,另有兩成三父親的收入或工作受到關稅影響,有六成父親認為目前雖沒影響,但仍擔心;另有近八成的父親認為隨孩子出生後,收入不足夠應付開銷。

調查指出,有近三成父親面臨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狀況,有兩成父親會因為工作疲憊而忽略孩子,超過兩成容易在孩子不聽話時,會發脾氣指責;而中度以上憂鬱的父親,有超過兩成認為收入無法支應家庭開銷,顯見經濟壓力和憂鬱情緒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

兒盟表示,2024年起政府推行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卻有近七成父親根本不知道這項福利政策,政府應建構更完善的男性心理支持措施,思考如何增加使用率,讓資源發揮真正的效用。

兒盟也鼓勵企業建立更彈性的育兒措施,唯有讓職場成為育兒的後盾,才能讓父親在壓力和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