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訊不傳 以色列軍方停用比亞迪

以色列暫停向軍官配發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電動車。圖為特拉維夫的以色列國防部大樓(樓頂有圓盤狀天線的建築)。(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以色列暫停向軍官配發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電動車。圖為特拉維夫的以色列國防部大樓(樓頂有圓盤狀天線的建築)。(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淨/綜合報導】

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宣布,出於對國家數據安全的疑慮,已暫停向國防軍軍官配發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電動車。此舉回應了網路安全專家持續提出的警告,指稱中國電動車可能成為「移動間諜平台」,暗中將敏感資訊回傳中國。

以色列《新消息報》網站Ynetnews報導,以色列此前已採購逾600輛中國品牌車輛,包括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ZS EV與奇瑞汽車旗下的瑞虎8,並普遍用於公務交通用途,甚至行駛於特拉維夫的國防部總部周邊。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中國車企的實際控制者分別為上海市國資委與蕪湖市國資委,均為中共地方政府機構。專家指出,這種國有背景進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對數據外洩與國家安全的疑慮。

原計畫供以色列軍官使用的比亞迪ATTO 3在完成網路與電子設備安全檢測後,因「潛在風險」未被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以色列強制關閉該車型的自動緊急通訊(e-Call)系統,以減少車輛透過基地台將數據回傳的可能性。

但以色列國家安全局的網路部門創始人之一、霍隆技術學院網路負責人梅納什里(Harel Menashri)指出,關閉網路連接功能遠不足以防範間諜行為;電動車在內的中國智慧設備應被視為「結構複雜的移動情報平台」。

「我從未見過不傳輸訊息的中國設備。」梅納什里說,「它們會主動尋找網路通道,將採集到的數據回傳中國」,電動車內建的感應器可搜集語音、圖像、地理位置乃至生物識別數據,並可能用於監控人員動向、軍事設施與關鍵基礎設施的動態。

中共強制中企接受管理


外界對中國製造設備的戒心也源於中共政策本身。早在2016年,中共當局就要求中國企業接受國有資本「特殊管理股」(持股約1%),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特殊管理股」使政府在特定事項上具有「一票否決權」,尤其適用於意識形態及政治導向強的企業。

此外,根據中共《反恐怖主義法》,所有中國企業都有義務協助情報機關進行技術調查與提供數據,使外界更難相信中國廠商可獨立於國家情報體系運作。

中國「間諜設備」爭議蔓延


此次以色列的決策並非孤例。美國政府早在2024年便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並全面禁止其銷售。時任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說,中國電動車就是「帶輪子的智慧手機」,可被遠端控制、禁用,甚至用於大規模監視。

除電動車外,美國政府陸續對華為、大疆、海康威視、大華及TP-Link等中國製設備實施禁用或限制措施,原因多指其有訊息安全風險、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和司法部已開始調查中國路由器廠商TP-Link與中共的關係,質疑其是中共進行網路攻擊和間諜活動的「渠道」,該企業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5%。

以色列警覺到TP-Link路由器的風險,其設備已普遍用於政府系統、執法機構與公共網路環境,相關部門已展開風險調查。

資訊安全公司Checkmarx早在2020年就發現,一款中國製造的智慧機器人吸塵器存在嚴重安全漏洞,允許外部攻擊者完全訪問機器人拍攝的訊息。

專家籲加強監管機制


中國企業在以色列交通、電力與港口等領域的深度投資,也成為國家安全部門密切關注的議題。以色列安全專家指出,中共正系統的藉由技術滲透掌握他國關鍵情報資源,尤其關注以色列與美國合作開發的先進武器系統與科研成果。

為加強防範連網車輛,以色列交通部已聯合國家網路局建立「智慧交通網路中心」,負責系統性網路安全測試。多名專家呼籲,應制定更為嚴格的產品準入標準,並幫助民眾認知中國製電子產品的潛在風險。◇

延伸閱讀
中國C919客機疑仿製A320
2025年07月04日 | 13天前
科技戰下 陸關鍵領域卻頻傳落馬
2025年07月04日 | 1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