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負債潮正蔓延 民眾互比誰的債更多
2025年,「負債潮」已成為中國人無法迴避的沉重話題。在社群媒體上,人們不再比財富,反而流行起「比誰的債更多」,貼文中充斥著「我還不起了什麼」、「降薪」、「裁員」、「房貸供不起,活下去都變成了難題」等字眼。
從體制內的公務員到大公司的工程師,再到獨立創業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的人正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向負債深淵,且情況一個比一個嚴重。有博主警告,債務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這些網路上的「債務自白」揭示,除了沉重的房貸,各種網路借貸平台,如支付寶的借唄、花唄等,已成為許多人背負數十萬(人民幣,下同)債務的常見來源。尤其對於那些長期找不到工作的人,網路借款幾乎成了他們維持生活的唯一依託。一種普遍的預感正在蔓延:更糟糕的局面即將到來。
博主「大騷」是一位專門為負債人提供諮詢和幫助的人。7月8日他分享一則求助簡訊:「我有兩套房子,貸款120萬,信用卡欠3.5萬,信用貸40萬(支付寶19萬、度小滿10萬、京東+宜享花11萬)。目前房貸和信用卡正常還貸,其餘網貸要還不上了,暫時都還沒逾期。因為查詢貸款App太多,金額已到上限。徵信是大花戶(指近期頻繁申請貸款)。」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網貸和信用卡全部澈底逾期,等有錢再還行嗎?網貸逾期會不會被起訴拍賣房子?還有沒有可能再貸到款?家裡沒辦法幫我,老婆要不是因為小孩原因就要和我離婚了。房子現在賣不掉,賣了還需要補15到20萬貸款。最近病急亂投醫,碰上很多騙子,希望能給我一些專業建議。」簡訊中寫著。
數千萬人已違約或逾期
7月7日,《經濟學人》發表文章〈Why so many Chinese are drowning in debt〉(為何如此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泥潭),指出在中國經濟下行之前,人們習慣於從支付寶、微眾銀行等大型網路貸款平台大手筆借錢。
文章援引上海「千禧一代」莉莉的例子,她在社交帳號上用短影音講述自己的負債經歷,甚至提到有人「在比誰的債更多,哦,我欠了1千萬,我欠了一個億」。莉莉因公司停發工資而陷入債務危機,欠網路貸款平台3萬元。她將自己的「破產故事」變成在社交平台上吸引流量賺錢的手段。
《經濟學人》說,負債越來越沉重的壓在中產心頭,抑制他們的消費,動搖了中共視為維繫執政的基礎。而中共政府面臨的債務問題,出了居高不下的地方政府債務以及企業債務外,也不得不面臨居民債務的挑戰。居民債務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6年不足11%升至如今超過60%。貸款方包括國有銀行和科技平台。
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獨立宏觀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估計,目前可能有2,500萬到3,400萬人已經違約。如果再加上逾期未還的,人數可能在6,100萬到8,300萬之間,占15歲及以上總人口的5%~7%。該機構表示,兩項數字都比五年前翻了一倍,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
「負債潮」源於房地產崩盤
《經濟學人》文章表示,在中國經濟繁榮時期,住房貸款曾被視為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然而,2020年的「動態清零」封控和次年開始的房地產崩盤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彭博社曾報導,中國70%的家庭資產與房地產深度捆綁,房價每下跌5%,就會使19兆元的住房財富化為烏有。
關於中國負債人口的真實規模,官方數據始終不敢公開。根據中共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金融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底,中國居民在銀行體系的貸款餘額為89.72兆元,同比增長7.3%;中共央行金融研究院的報告則估計,實際居民負債總額已達103.5兆元,比官方口徑高出15%;更令人震驚的是,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居民負債總額甚至可能高達200兆元,比官方數據多一倍。
分析:債務如炸彈隨時會爆
政經博主「小咖說」近日表示,傳統上中國人習慣儲蓄、有存款,但如今「負債的規模已經把所謂的存款安全感衝得七零八落了」。房貸是中國人負債的最大頭。一旦人被債務鎖死,才會發現很多決定權根本就不在自己手裡,生活會被牢牢限制住。「政府用負債來刺激消費,用消費來拉動經濟。但當經濟越來越疲軟,風險越來越高的時候,這種邏輯最終只會把更多人推向深淵。政府表面上看似在幫你圓夢,但實際上是在幫經濟找短期止痛藥,長期看代價極其巨大。」
「小咖說」警告,每一筆負債都像一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綁住了這些人的未來。這些債務更像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一旦收入中斷或者經濟環境惡化,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