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悲劇後,你的情緒還好嗎?

新北三峽區重大車禍,造成3死12傷意外事故;後來,臺中也發生兩起墜樓事件,而這些畫面被許多民眾目擊、拍攝上傳到網路並轉發。這樣的事情不僅帶來震撼,在沒有模糊處理或是預告的前提下看到這些影音,也可能對人們心理造成影響。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現在正感受到心理不舒服,你的感受是正常也值得被關心的。
目擊後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機制
當我們親眼見證這樣的衝擊事件時,可能會有這些心理反應:
◎ 急性壓力反應
急性壓力反應是一種當我們在極度壓力或創傷事件發生後,我們對衝擊的短期反應。當大腦在面對重大壓力時,身體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而這是一種自然的保護反應。我們可能會有以下的情形:
‧ 情緒:從驚訝、恐懼到悲傷,甚至感到麻木。
‧ 生理反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腦袋一片空白,或覺得四肢無力。
‧ 思緒:不斷回想當時的畫面,無法擺脫恐懼或不安。
‧ 過度警覺:對周遭環境變得過度敏感,容易受驚或緊張。這些狀況通常會在數天至數週內逐漸減緩,但若持續影響生活,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心理協助。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指的是「事件的陰影仍然籠罩在生活中」,就像是心裡的警報器一直沒有關上,讓我們長時間都處於緊張與恐懼的狀態,我們可能會:
‧ 持續回憶創傷場景,甚至在夢中重現,就像是過去的場景一再重播。
‧ 對聲音或環境變化異常敏感,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會習慣性檢查四周是否安全。
‧ 情緒麻木、對生活失去興趣,無法感受到快樂。
‧ 不願意接觸與事件相關的地方、人或話題,避免再次勾起痛苦回憶。而如果幾週後仍有這些症狀,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協助!
◎ 解離反應
解離反應是一種「大腦的自動保護機制」,當我們面對極端的壓力時,大腦可能會選擇「暫時脫離現實」,讓我們減少痛苦的感受。有些人在面對強烈衝擊時,可能會經歷短暫的經歷這樣的狀態,例如:
‧ 感覺自己像是旁觀者,看著這一切發生,好像是別人的故事一樣。
‧ 記憶片段缺失,甚至完全無法回想起某些細節,像是有一部分記憶被「跳過」了。
‧ 身體感受變得遲鈍,像是在夢裡一樣,感覺不到疼痛或其他身體感受,這種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暫時減少心理壓力,但如果解離感長期存在,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尋求專業幫助來調適。
我們要如何進行自我修復?
在目擊這樣的事件後,我們如何初步照顧自己,緩和心理創傷呢?
◎ 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情緒湧上時,允許自己去感受,而不是壓抑。試著問自己:「我現在感覺是什麼?」(「我感到恐懼」、「我很不安」)將這個感受說出口,或寫下來,這樣能幫助大腦釋放壓力。
◎ 正念練習與呼吸調節
正念是一種「把注意力帶回當下」的方式,讓我們不再被過去的創傷拉扯,也不過度擔憂未來。當思緒不停回到當時的畫面時,可以使用正念技巧:
‧ 呼吸調節:深吸一口氣,數到四,再慢慢吐氣。重複幾次,讓身體放鬆。
‧ 五感覺察法:觀察當下的環境,說出「我看到的五樣東西、我聽到的四種聲音、我能觸碰到的三樣物品」,這樣能讓大腦回到當下,而不是困在過去。
‧ 身體掃描法:閉上眼睛,慢慢從頭到腳感受身體的狀態,看看哪裡有緊繃,嘗試放鬆。
正念的核心是讓自己活在當下,幫助我們不再困在創傷記憶裡,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幫助自己減少焦慮與不安。
◎ 逐步恢復日常作息
目擊或是經歷重大事件後,有些人會想要封閉自己,但長期避開人群可能會加重我們的焦慮!可以嘗試從簡單的活動開始,如每天去散步,或做一些能讓自己放鬆的小事,幫助自己慢慢回到正常生活。
◎ 建立心理安全感
當我們感到不安時,可以透過與親友聊天、與寵物互動、參加專業人士帶領的支持團體來尋找心理支持。讓自己知道:「我不是一個人,我是被關心的。」這樣與人們的連結感能大幅減少創傷帶來的孤立感。
◎ 透過創造性表達釋放情緒
繪畫、寫作、音樂或其他創造性活動,可以幫助我們轉換壓力情緒,讓我們內在的痛苦有一個宣洩的出口。我們可以寫下感受,或者畫出自己的心情,都是很好的情緒調節方式。
◎ 如果影響持續,記得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過了幾週之後還是感到強烈的情緒困擾,或影響到日常生活,不用覺得有什麼問題,盡快尋求心理師的協助。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都值得被關注!
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照顧自己!無論是和朋友聊聊、寫下心情、找心理師談談,最重要的是,請記得你的情緒是重要的,你是值得被關心的。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請給自己一點耐心,一步一步走出來!
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可以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