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隨股市波動震盪 蘇柏文:適時求助避免憂鬱上身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提醒,國際局勢變動會衝擊整體經濟環境,也可能在無形中帶來心理壓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提醒,國際局勢變動會衝擊整體經濟環境,也可能在無形中帶來心理壓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國內外股市劇烈震盪,台積電股價跌破千元大關,不少投入股市的民眾擔心血本無歸,情緒隨之起伏不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提醒,國際局勢變動會衝擊整體經濟環境,也可能在無形中帶來心理壓力。他呼籲,心理健康的韌性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中央與地方應共同落實各生命階段的心理健康服務,強化預防意識,民眾若出現焦躁、失眠等症狀,應及早尋求協助。

蘇柏文表示,近期已有民眾因股市下跌導致焦慮、失眠,甚至憂鬱症狀惡化。有患者因投資失利產生強烈自責與羞愧感,甚至出現尋短念頭。他指出,財務損失固然令人挫折,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情緒反應與心理承受力。

有金錢焦慮傾向的民眾,往往容易衝動投入高風險投資,期望快速翻本;一旦遭遇經濟劇變,情緒就可能轉為憂鬱、無望、甚至憤怒。若這些情緒持續超過兩週,並伴隨長期失眠、食慾不振、喪失動力等情形,就可能是重度憂鬱症的徵兆,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不少人也會將投資績效與自我價值綁在一起,一旦遭遇虧損,容易出現「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卻不願與他人傾訴。當負面情緒長期未被支持與處理,可能進一步導致情緒崩潰,甚至出現自我傷害行為。

該院精神部護理長張詩閔表示,許多民眾只專注在投資的獲利與成就感,卻忽略自身對風險的容忍度。一旦遭遇變動,情緒反應反而可能更激烈。她建議,民眾平時應建立規律作息、維持人際互動,學習適度表達壓力與不安情緒,並培養適合自己的情緒調適方式。她提醒:「當我們察覺情緒低落,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需要停下腳步,好好照顧自己。」

蘇柏文強調,提升全民心理健康,不應只著眼於發病後的診療與篩檢,更應著重預防與日常教育。他呼籲,從中央心理健康司到地方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持續推動心理健康促進與識能培力,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主動察覺心理變化,懂得尋求幫助,才能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韌性。他指出:「健康不只是身體沒有病痛,擁有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完整健康。」◇

延伸閱讀
從身體動作 解讀他人情緒
2025年03月02日 | 2個月前
氣爆心理創傷 注意PTSD徵兆
2025年02月17日 | 3個月前
長壽祕訣 心平氣和,有益內臟健康
2025年02月18日 | 3個月前
吃對心情好! 食物與心靈的祕密連結
2025年01月24日 | 4個月前
情緒、環境、病毒 中醫談生活3毒
2024年11月07日 | 6個月前
從源頭養生 五臟保健各有其道
2024年08月27日 | 9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