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曙光 在奇美博物館捕捉火燒雲的瞬間

7 月 1 日清晨,天色尚暗,台南奇美博物館的阿波羅噴泉前便傳來一陣又一陣快門聲。攝影家廖翠環搶在陽光探出地平線前,拍下了一組令人屏息的火燒雲作品。她說,這不只是光影的紀錄,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自我挑戰。
夏天 是火燒雲的季節
「美得真的很不真實,感謝老天爺賜給我如此大景。」
廖翠環回憶當天的景色,語氣仍難掩激動。她坦言,每到夏季總會期待火燒雲現身,但又常常敗在鬧鐘的鈴聲前。這次,她意外地在凌晨四點自然醒來,沒有設鬧鐘,卻像是有什麼召喚她早起,「沒有鬧鐘,卻有火雲等我」,她笑著說。

現場的準備與小插曲
她四點多抵達奇美園區,發現已有三支腳架架好,就位等待日出。「那時天還黑,用手機夜間模式拉長曝光,才拍出第一張照片。」準備轉移至右側水池時,因園區光線微弱,一時之間找不到下階的路。「想想都覺得好笑,怎麼可以這麼蠢。」語帶自嘲,也點出了晨拍的不易,因為光線轉瞬即逝,構圖與判斷都要快狠準。
與時間賽跑的構圖現場
她說,拍清晨的火燒雲,節奏要非常快,從天邊泛起靛藍到雲層染上粉紫,只是短短幾分鐘。她背著沉重器材包,在園區裡不停小跑移動,從橋上的對稱構圖、湖面的倒影、到阿波羅雕像的逆光剪影,一個點拍完馬上換位,沒有時間慢慢調整。
她習慣使用手機的夜拍模式進行長曝光,「畫面比較乾淨,火燒雲也更突出。」建築與天光形成鮮明對比,水面倒影則多了一層油畫般的柔和質感。
感謝那些同行的身影
照片上傳社群媒體後,不少人留言按讚,廖翠環也寫下了一句發自內心的話:「感謝拍照路上一直照顧我的前輩。」她說,自己一路走來,遇到許多願意分享技巧、帶她看風景的攝影夥伴。對她來說,攝影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旅程,而是有很多陪伴、很多等光的回憶。
用鏡頭記錄晨曦 也記錄生活
這不僅是一組日出的畫面,更像是一場親身經歷的晨間旅程。從摸黑出門、按下第一張快門開始,到一張張不同構圖的嘗試,再到天空亮起、雲彩燃燒的那一刻,這些過程都是她與光影共舞的痕跡。
她說:「美的真的很不真實。」但也許正因為這份短暫、難得,才讓攝影成為日常中最浪漫的事。那一刻的晨曦,透過鏡頭留住,也留在了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