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的一條黃絲帶 台南新市科學園區迎曦湖

波浪橋的結構在夜色中清晰展現,與湖面倒影形成流動的曲線美。(陳錫興提供)
波浪橋的結構在夜色中清晰展現,與湖面倒影形成流動的曲線美。(陳錫興提供)

【記者廖儷芬/台南報導】

迎曦湖是南科人熟悉的散步地。湖因朝東而得名,清晨第一道光會先落在水面上,繞湖步道與觀景平台分散其間,假日有慢跑與親子腳步,平日則是上班族放鬆的去處。

金色波浪橋蜿蜒跨越迎曦湖岸,將園區景觀與湖畔綠地優雅連結。金色波浪橋蜿蜒跨越迎曦湖岸,將園區景觀與湖畔綠地優雅連結。(陳錫興提供)
迎曦湖中央的小島綠意盎然,樹影與草地交織出靜謐之景,點綴著湖畔的悠閒氣息。迎曦湖中央的小島綠意盎然,樹影與草地交織出靜謐之景,點綴著湖畔的悠閒氣息。(陳錫興提供)

取景
陳錫興用空拍把湖心小島收進畫面:一圈淺綠像被水輕輕托住,樹冠堆出層次;再下降高度,鏡頭貼近湖岸,能看見結構線條與倒影交疊的節奏。夜裡,他改以低角度取景,橋身在燈光下泛出金黃,對稱映在水面,畫面簡單而有力。

從高空俯瞰迎曦湖,湖面、綠島與波浪橋交織成充滿律動感的畫面。從高空俯瞰迎曦湖,湖面、綠島與波浪橋交織成充滿律動感的畫面。(陳錫興提供)
園區巨型金龍雕塑昂首持珠,金光耀眼,成為迎曦湖畔的地標景觀。園區巨型金龍雕塑昂首持珠,金光耀眼,成為迎曦湖畔的地標景觀。(陳錫興提供)
橋下鋼構與光影交錯,展現迎曦湖夜景的力量與美感。橋下鋼構與光影交錯,展現迎曦湖夜景的力量與美感。(陳錫興提供)

地標
還沒抵達湖畔,遠遠就會看到一條「黃絲帶」在空中起伏。這座大型鋼構公共藝術名為「舞彩迎賓」,長約400公尺、寬33公尺、高12公尺,是園區迎賓的地標,也是攝影好題材;走動換角度,線條會不斷改變形狀。
近年湖區一旁新添「龍來台灣」主燈進駐,白天金銀色鱗片在草地旁閃光,夜間啟燈後與湖面與黃絲帶相互呼應,成為遊客駐足的新焦點。
迎曦湖沒有複雜的說法,就是一個可親近的科學園區水岸:白天看風動草影,傍晚看光落橋身。跟著攝影家的視線在高與低、遠與近之間移動,會發現這條黃絲帶與一汪湖水,把科技園區的日常,綁成一幅安靜的風景。

迎曦湖中央小島綠意盎然,靜靜佇立湖心,展現自然與寧靜之美。迎曦湖中央小島綠意盎然,靜靜佇立湖心,展現自然與寧靜之美。(陳錫興提供)
夜幕下的波浪橋在燈光映照中閃耀金色光暈,湖面倒影如詩如畫。夜幕下的波浪橋在燈光映照中閃耀金色光暈,湖面倒影如詩如畫。(陳錫興提供)
遠觀波浪橋宛如金龍臥波,與湖面相映成輝,氣勢磅礡。遠觀波浪橋宛如金龍臥波,與湖面相映成輝,氣勢磅礡。(陳錫興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