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樟下茶香歲月 南港余軟三合院的惜福日常

走進南港大坑的山徑,樹影斑駁之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棵百年老樟,枝幹遒勁,向天攀伸。老樟下,是余軟家的三合院,也是南港包種茶的源頭之一。攝影家Kimball Wen在2012年拍攝的一系列畫面,安靜地紀錄這片土地的呼吸,讓曾經被遺忘的茶鄉記憶重新浮現。
古厝與茶魂
余家的土埆厝,牆面由石頭和黃土砌成,屋頂覆著紅鋅板。外觀看來有些斑駁,卻也藏著歷史留下的痕跡。Kimball Wen的鏡頭沒急著拍下全貌,而是落在一扇舊木門、牆角開著的小野花上。那不是風景,而是歲月的碎片,一點一滴拼起這家的生活樣貌。
老屋像首慢歌,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屋前那棵樟樹年年抽新芽,卻始終站在原地,看過無數人進進出出、泡茶聊天、日頭過午再收拾歸屋。它不說話,卻是最懂這裡過去的見證者。
茶與生活
有一張畫面,是他雙手托著大竹篩,站在窗邊。光從窗縫灑下,照在篩面交錯的紋理上,那不只是農具,更像是父親留下來的記憶。篩裡裝的不只是茶葉,還有傳承。
從前,大坑、畚箕湖、腦寮這一帶家家戶戶都種茶,青心烏龍、水仙、鐵觀音,茶香瀰漫整個山頭。但七〇年代煤礦業興起,茶園逐漸荒廢,茶山變回林地,茶樹也像山裡的野草一樣,被時間掩埋。
只有像余軟這樣的人,還在守著一小塊茶園,像守著一份父親的託付。他說種茶辛苦,但總還是想繼續。
老椅與笑容
院子裡有張老椅,坐墊早已破了,卻還擺在原位。那是余父最常坐的位置,也是很多泡茶聊天的午後時光的所在。Kimball Wen特意把這張椅子拍了下來,說那畫面有種說不上來的溫度。
拍攝最後,他捕捉到余軟沒擺拍,也沒多話,就是自然地站著。鏡頭靜靜地留住了那一刻。
留下的不只是照片
這座古厝不在熱門景點名單上,也沒有觀光團來訪。但它讓人重新理解什麼叫「好山好水養好茶」。Kimball Wen十三年前拍下這裡的景與人,沒有刻意渲染,只是如實呈現,用光線與角度,替一段地方的故事留下記錄。
這些影像裡,有一個人、一棵樹、一壺茶;也有那些還沒散去的人情味。不喧嘩、不張揚,就靜靜地,讓人記得這塊土地曾經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