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信念飛翔 卡皮斯特拉諾燕子之謎

加州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的紅石燕,以每年約在3月19日飛抵當地傳教站而聞名。(Biba Kayewich提供)
加州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的紅石燕,以每年約在3月19日飛抵當地傳教站而聞名。(Biba Kayewich提供)

文/蘇珊·D·哈里斯(Susan D. Harris) 譯/徐筱婷

在這個比以往更加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得知有些事物依舊如昔,例如:燕子飛回南加州古老的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San Juan Capistrano)傳教站,是令人感到寧靜舒適的。

我真希望能在卡皮斯特拉諾燕子的全盛時期,親眼見證牠們備受讚頌的回歸;那時人們更傾向於將這場遷徙盛況視為神的低語,或是自然界未解的謎團。

根據舊報紙上的報導,以及傳教站本身的歷史檔案,過去曾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傳教站,焦急的仰望天空,搜尋第一個黑點現身。這些資料也透露,當地電臺會進行現場直播,興奮的播報這一盛事。

然而,自1990年代起,因地震受損的傳教站開始整修,再加上都市擴張,這些變化大幅破壞了牠們的築巢地與棲息環境。如今,只有少數幾隻紅石燕仍會飛回傳教站,在屋簷下築起葫蘆狀的泥巢。

觀鳥者表示,燕子們仍持續返回該地區附近。美國奧杜邦學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報告指出,「在建築物、懸崖以及橋梁下有大量群落」,單一地點就可見數百甚至上千個巢穴。(與獨自築巢的家燕不同,紅石燕習慣群體築巢。)

歷史上,公認3月19日是燕子歸來的日子,而這一天也正好是天主教的聖約瑟日(St. Joseph's Day)。

1958年,一位當地餐廳老闆對報紙記者說,「以前我們從沒注意過牠們,對我們來說,牠們只是鳥而已。在我看來,有關燕子在3月19日抵達的說法似乎是在1932年左右才開始的。」

無論人們是從哪一年開始注意到這件事,燕子歸來早已成為一項充滿傳統與地方傳說色彩的慶典。1940年,作曲家里昂‧雷內(Leon René)與墨點合唱團(The Ink Spots)透過歌曲《當燕子飛回卡皮斯特拉諾》(When the Swallows Come Back to Capistrano)將這一現象變得更加浪漫,使得燕子的歸來揚名於世。(只有在美國這樣的大熔爐,墨點合唱團才有機會取得開創性的成就:包括吸引黑人和白人觀眾跨界熱門金曲,甚至成為第一批登上全國電視的非裔表演者。)

隨著這首歌的成功,其他傳統也隨之興起,如「燕子節遊行」(Swallows Day Parade)或稱「燕子嘉年華」(Fiesta de las Golondrinas,西班牙語中Golondrinas意為「燕子」),由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嘉年華協會主辦。

秉持真正的加州風格,遊行初期的總指揮們包括傳奇人物如芭芭拉史坦威(Barbara Stanwyck)、奧迪墨菲(Audie Murphy)、巴迪埃布森(Buddy Ebsen)、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安迪戴芬(Andy Devine)和吉米羅傑斯(Jimmy Rogers)。

當秋天來臨,則是舉辦「燕子送別」活動的時候,例如:在10月23日前後,當燕子開始秋季遷徙時,會舉辦一場廣受歡迎的烤肉活動。

加州的這項活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盛事。根據我的調查,沒有其他地方能像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那樣,結合明確的日期(3月19日)、歷史古蹟(已有249年的傳教站)和一種遷徙鳥類(紅石燕),而且還擁有歷久不衰的傳說。

說實話,俄亥俄州欣克利(Hinckley, Ohio)為慶祝火雞禿鷹(turkey vulture,紅頭美洲鷲)回歸築巢而訂立的「火雞禿鷹日」(Buzzard Day),就沒有達到國際級盛事或悠久傳說的等級。

由於這座傳教站最初是為了傳播天主教信仰而建立的,因此這段「傳說」起源於一位神父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位神父名叫聖約翰‧奧蘇利文(Father St. John O'Sullivan),於1930年與人合著《卡皮斯特拉諾之夜》(Capistrano Nights)一書。

他在書中講述一個故事,他曾看見一位店主用掃帚打落那些圓錐形的鳥巢,便上前詢問怎麼回事,店主氣憤的說這些「骯髒的鳥」很討厭,正在破壞他的財產。奧蘇利文神父對這些無家可歸的小生命心生憐憫,便說道:「來吧,燕子們,我會給你們庇護。來傳教站吧,那裡空間夠大,大家都有地方住。」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燕子在傳教站築起鳥巢。

這段傳說啟發美國動畫師、前華特迪士尼的助手魯道夫‧艾辛(Rudolf Ising),並於1942年為米高梅(MGM)製作動畫短片《第一隻燕子》(The First Swallow)。

如果在3月中旬前往傳教站尋找第一隻歸來的燕子,也許看不到傳說中如明信片般完美的壯觀場景,但很可能會看到幾隻燕子飛來飛去,足以讓這項傳統精神繼續延續下去。

還會看到加州最古老的建築物、博物館、手工藝品和風景如畫的庭園。那寧靜的花園與安詳的氛圍,將啟發所有信仰人士的心靈沉思。

對我而言,要見證奇跡,不需要親眼見到成群遮天的燕子飛落在古老傳教站的牆上;對那些憑信仰而行的人來說,春秋兩季候鳥的遷徙,已然是個奇跡。

想想那小小的燕子,體重僅約28克,卻每年展開一段大約1萬9千到2萬5,700公里的往返旅程,飛往位於阿根廷的越冬地。(多數網站表示單程約為9,600公里,但考慮候鳥遷徙時通常沿著海岸飛行,實際距離可能更遠。)

這段旅程至少需要一個月,而聊天機器人Grok則計算出,由於中途停留的緣故,實際所需時間更可能接近6~8週。

雖然21世紀的科學解開了許多謎團,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仍有一樣多的謎題尚未解開。燕子小巧的身軀難以裝上GPS追蹤器,我們無法真正了解牠們在途中經歷了什麼。

我們無法解答所有的「怎麼回事」或「為什麼」,而我覺得無妨,因為當我們將這些答案交託在神的手中時,將會提醒我們要憑信念飛翔,就像燕子一樣。

原文「Flight of Faith: The Enduring Mystery of Capistrano's Swallow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蘇珊·D·哈里斯(Susan D. Harris)是一位保守派的作家兼記者。她的網站是:SusanDHarris.com◇

延伸閱讀
國際油價齊跌!OPEC+擬連4個月增產
2025年07月06日 | 2天前
中國到美西運價出現雪崩
2025年07月06日 | 2天前
台廠布局太空產品 進軍美國
2025年07月05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