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船,漁人航向大海的家
駛離港灣,不只是引擎的啟動,更是一段生活模式的開啟。走進澎湖老漁船駕駛艙,一幕幕真實的海上日常映入眼簾。
這艘船的駕駛艙,不同於觀光船的整潔與制式,而是滿溢著一種熟悉的混亂。操作桿上的膠帶、被手汗磨光的方向舵、鬆動卻依然堅守的麥克風,每一樣物件,都彷彿寫著「這裡是我謀生的地方」。
祈福的神明與生活瑣碎共處一室
在駕駛艙一隅,一尊戴著紅球頭飾的神像靜靜佇立於佛龕中,四周圍繞著褪色的符令與香灰沉積的金紙盒,上面還印著「台灣製造」的字樣。這不是單純的信仰裝飾,而是每次出海前的精神寄託。在風高浪急之際,漁人總是希望神明能護佑平安歸來。
船艙的角落裡還塞著數瓶藥罐與紙巾,一旁的控制儀表板則寫滿手寫的標註與指示。這些都是長年累月的使用習慣所形成的痕跡,無須說明,船長早已熟稔於心。
船如其人 駕駛艙是生活縮影
站在駕駛臺前的船長,穿著一身亮黃色工作服,表情專注。他的雙手在雷達螢幕前靈活操控,與這艘船的每一個零件都有渾然的默契。他的身旁,是早已磨損但仍能發聲的對講機,外接螢幕上的訊息模糊,但方向依然明確。
走在甲板上,繩索與浮球固定得當,四周的港船與遠方的低丘形成熟悉的視野,這一個小小座艙,就是漁人的大大世界。
風大雨大太陽大 我就是敢拚搏
或許,這才是最真實的海上日記:沒有絢麗的觀光背景,也不必矯飾的藝術美感,而是一張張交織著信仰、疲憊、堅毅與韌性的生活切片。
每一艘船的駕駛艙都有它的性格,而這艘船的性格,就藏在那臺雷達螢幕的微光中,藏在舵輪下的藥罐旁,也藏在那句未曾唱出的歌詞裡——風大雨大太陽大,依然要勇敢打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