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技術再升級 廢膠帶變抗靜電鞋大底

高雄大學化材系教授蘇進成主持的「綠色材料與資源實驗室」, 2022年與日月光半導體研發副總經理洪志斌帶領的「集團研發化學暨環保實驗室」,針對封裝過程產生的「下腳料」,包括「切割膠帶」、「研磨膠帶」、「紫外線可硬化膠帶」等一次性廢棄物,進行資源回收與高值化研究,取出其中富含的「TPO」高分子(塑膠)成分及最佳造粒製程,藉以取代傳統鞋大底採用的「EVA(乙烯-醋酸乙烯酯 )」材質。
蘇進成說,此次研究重點是提升回收TPO功能性,特別是在抗靜電性能應用。在高科技產業中,「靜電放電」是一項嚴重威脅,對半導體元件、化工設備甚至醫療儀器皆可能造成損壞。團隊為此調整TPO配方,添加導電填料以強化其靜電消散特性,製作出電阻值控制於10^5至10^8歐姆間的鞋底材料,符合國際ESD防護標準。
蘇進成表示,靜電看不見、摸不著,卻潛藏著極大風險。藉由導電鞋底材料的設計,能將人體靜電穩定釋放至地面,防止突發性放電損壞敏感設備。
洪志斌表示,此次合作成果符合公司內部及國際標準,鞋底導電性、整體耐久度,以及洗滌50次後仍維持功能的要求,符合嚴謹製造的需求。
洪志斌強調,使用循環材料製成的鞋底,其碳足跡與傳統鞋底相比減少32%。此外,整個製程都在高雄完成,將運輸碳排放降低99%。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將學術成果落實,更具備業應用潛力,對推動企業的ESG目標有重大助益。
彪琥鞋業董事長薛永昌表示,2022年首次接到日月光委託,跳脫「使用 EVA製作鞋大底是業界慣例」思維,產線不斷調整模具、參數,成功開發出「摻入55% TPO」鞋大底並陸續生產運動、休閒等多種鞋款。今(2025)年再次合作且挑戰更高門檻的「抗靜電鞋大底」,團隊投入全新模具與車縫工藝技術,取代傳統黏膠製程,「為了達成55%回收料目標,從最初10%、15%、20%一路嘗試,經過上百次測試才達成。」
此外,彪琥也導入回收鞋面材料,從材料、製程到設計全面朝永續轉型。薛永昌強調,新款鞋履具備壓縮回彈性佳、支撐穩定、久穿不累等特性,符合工程師長時間穿著需求,「舒適度也是永續產品的重要一環,讓員工穿得久、效率更高。」
研發團隊表示,廢膠帶變身抗靜電鞋大底的產品,體現「Cradle to Cradle(搖籃到搖籃)」「小循環」理念 ,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大循環」設計,使TPO材料重回原本切割膠帶等用途,實現翻轉材料生命週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