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貿易談判 經長:相信能談出較好結果

美國晶片關稅方案公布在即,經濟部長郭智輝7日表示,國家談判團隊都在努力,也會持續關注,尤其台灣科技和美國互補,在晶片領域更是如此,「相信能談出對台灣比較好的結果」。
新台幣近日連續飆漲,導致台灣出口產業面臨壓力。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新台幣升值對於傳統產業的風險比較大,經濟部將協助業者避險。他呼籲,升值現象可能與國際炒匯的「禿鷹」有關,國人應該冷靜、勿過度恐慌。
郭智輝說,台灣以出口為導向,匯率變動將影響產業競爭力,這次新台幣罕見急升,造成國內產業直接影響,尤其是本土材料製造、再外銷的產品,受到的影響最明顯,但台灣廠商若原物料、設備都是以美元進口、在台灣加工後出口,升值影響就會降低。
針對何種產業風險最高?郭智輝認為,傳統產業風險比較大,經濟部會協助這些產業,並給予避開風險的提示。此外,總統賴清德、央行總裁楊金龍都為新台幣升值親上火線說明,郭智輝強調,央行已經說明市場上存在炒匯「禿鷹」,呼籲國人冷靜,政府將持續關注匯率變化、提供適時支援。
台美完成首輪關稅磋商,針對雙方達成協議或成果?郭智輝回應,依國際慣例不能說明,但「不能夠比競爭對手國家的關稅更高」,是台灣關稅談判的共識,而台灣科技與美國互補,尤其是半導體的晶片領域,相信可談出對台灣比較好的結果。
美國預計7日正式公布半導體關稅細節,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表示,台灣將依照232條款提出意見書,期待在下一階段能有效磋商。
普發現金1萬元? 經長:企業選撥補台電
行政院去年為台電編列撥補預算2千億元,但今年1月遭在野兩黨刪除其中1千億元,剩下1千億元最終在4月底決算未完成審議,等於台電未獲得政府任何撥補。
不過,行政院因應對等關稅,再次將台電撥補1千億元納入特別條例,旨在考量台電財務及補貼產業,希望減少產業衝擊,但在野黨批評為「借屍還魂」,用關稅來維護國家錯誤能源政策,近日在野黨更推動普發現金1萬元,盼能惠及民眾。
郭智輝表示,經濟部走訪各產業了解關稅可能的衝擊,目前產業界的困難並不能透過普發現金解決,自身詢問過產業,相對於普發現金1萬元,很多董事長、理事長都表達希望補貼電價和台電的意願。
至於核能停止運轉,是否影響電力供給或造成財務壓力?郭智輝說,即便台灣回到2015年能源結構為核電16%、火力發電78%,若以2023年燃料價格計算,發電成本仍漲至約每度4元,與目前成本相當,但2024年俄烏戰爭後,原物料價格年增逾六成,代表使用核能一樣會虧錢,決策上應有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