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籲全球供應鏈共同合作

總統賴清德表示,中國在太陽能面板、顯示器、汽車等成熟製程產量很大,已出現低價傾銷各國問題,半導體也會面臨這類風險,若不面對紅色供應鏈,將會越來越嚴重,盼台灣晶圓與全球供應鏈能加大串聯。他說,政府也會透過建置超級電腦,讓各行業做技術研發。
工研院23日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台灣IC設計市占率全球第三,半導體在晶圓製造為全球第一,尤其先進製程市占超過九成,而在封裝測試市占率也是全球第一,但台灣晶圓無法單獨撐起整個半導體產業,需與各國進一步合作。
賴清德說,美國、日本、荷蘭等提供半導體關鍵原料、設備與技術,若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如原料、設備無法持續精進,半導體產業鏈發展就會斷鏈。他說,必須與國際產業鏈串聯合作,才能創造下一波榮景,台灣有責任、也有意願作為AI時代科技發展的支點。
賴清德表示,輝達近日將與台積電、鴻海、國科會在台灣打造人工智慧中心,預估運算所需的電力規模來到100MW。目前竹科、台南沙崙都有建置超級電腦,裝置容量分別為30MW及17MW,未來必要時在北部、中部也會建置,提供各行各業有高速運算資源做技術研發。
台灣是科技夥伴護城河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國內外本週高度關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顯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也是科技夥伴的護城河。他認為,「投資、人才及市場」三層次,是在地緣政治下台灣要努力的方向,才能共同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
郭智輝說,在投資方面,台灣技術領先、產業聚落完整、供應穩定,長期支撐台灣高效能運算與創新,非常鼓勵國際供應鏈夥伴在台投資、共構價值鏈,因為這不僅是國家技術升級的選擇,更是民主韌性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其次,台灣半導體人才底蘊深厚,國際大廠陸續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代表台灣供應鏈生態系受到肯定,未來台灣將推動更多跨國人才資源機制,透過雙邊合作,協助夥伴國培育在地半導體及AI人才。郭智輝表示,現階段在AI、無人機、大健康、次世代通訊等領域,都需要創新人才的投入。
在市場部分,以AI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半導體將驅動太空衛星、智慧醫療、國防到無人機等戰略產業,但這些領域需要可信賴的半導體晶片市場做基底,台灣要加強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系統合作。

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
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柯傑民(Jeremy Cornforth)表示,美國強烈支持台灣在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上的努力,共同維護美台利益、保護先進技術至關重要,不但防止相關技術被濫用,也增進全球與區域安全。
荷蘭在台辦事處副代表馬得斯(Matthijs van der Hoorn)說,荷蘭國土面積與台灣相當,也是僅次於美國、台灣的第三大半導體強權,因為全球85%積體電路都需要荷蘭製造或設計的設備才能生產。他說,台灣與荷蘭、歐洲夥伴合作相當重要,在半導體產業「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
台積喊話「豁免半導體關稅」
前美國商業部工業安全局資深官員、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客座教授金美英表示,目前供應鏈議題相對趨穩,但半導體關稅還沒出爐,尚未出現產業衝擊力道。至於稅率是否課徵10%、20%,美國啟動232調查的結果將是關鍵。
不過,金美英認為,若祭出半導體高關稅,除了影響台灣產業,也一定會衝擊美國當地消費者,例如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被要求吸收關稅帶來的負面效應,相信美國總統川普會將這些因素作為制定稅率的考量。
台積電亞利桑那子公司(TSMC Arizona)近日致函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BIS),呼籲豁免對半導體相關設備及材料的關稅。台積電強調,若貿然徵稅,恐將延誤在美建廠進度、提高營運成本,進一步削弱美國的科技競爭力與國安利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