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中談判 越晚談越難談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已滿100天,除了對中共提出145%超高額關稅外,自3月以來幾乎每週都會推出打擊中共的政策。學者30日分析,現階段雖然美中都表達了談判的意願,但是越晚談會越難談,隨著時間流逝,雙方在沒有防控下,最糟情況就是全面衝突、瀕臨熱戰。
國策研究院30日舉辦「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前駐美大使高碩泰表示,川普2.0並不是川普1.0的升級版,而是打掉重練,川普拋出的政策原本就在想像之中,但其力道之大、影響之深卻是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川普是非傳統(非典型)的國家元首,台灣看待其人事布局和政策必須要更務實。
★相關閱讀: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川普當選上任至今100天,期間包括許多國際媒體、經濟研究中心等300、400個經濟學者都進行預測,回過頭來看,在最重要的問題上,「這些專家的預測都是錯的,經濟學者、尤其自由派經濟學者所講的話需要保留」。
川普對中採極限施壓策略
董立文表示,美中關稅貿易戰第一回合就已經往死裡打了,「這一點沒有任何經濟學者預測到」,這對美中達成關稅協商造成重大挑戰與困難,當前美中較勁的議題琳瑯滿目、數不勝數。
他認為,這預示了兩個重要意涵,第一是美中對抗領域已經不限關稅貿易,還包括軍事科技、地緣政治、國家體制等全方位的對抗;第二、雖然現階段美中都表達了談判的意願,強調無意全面翻臉開戰,「但是越晚談會越難談,隨著時間流逝,在雙方沒有護欄、沒有防控的情況下,最糟的情況就是全面衝突,瀕臨熱戰」。
董立文說,川普除了大幅增加對中關稅,上任至今總共簽了137項行政命令,其中多數都是直接或間接跟中共都有關,嚴重衝擊中美關係;而且從3月開始,川普政府幾乎每週至少提出一項打擊中共的行動,包括對東南亞國家太陽能產業徵收高關稅、對中國貨輪與商船加徵港口稅、取消中國小額包裹800元以下免稅額、緊縮中國移民、留學與旅遊簽證等等,反觀習近平的反制作為也是琳琅滿目。
習近平採以拖待變的策略
董立文表示,習近平的應對是以拖待變,在川普跟盟友出現裂縫時,見縫插針;並在尋求「全球南方」的支持,這其實就是中共一直以來「三個世界」的統戰理論的轉化版。
「習近平的戰略是矛盾的,知道他想拖,但卻不知道他要怎麼拖下去」,董立文表示,近期傳出習近平要去上海長三角地帶視察國際金融中心,希望吸引外資,對外傳達延續「改革開放」的政策路線,但另一面又要求全國上下做好一場艱苦持久戰的準備,走回自立更生的路線,戰略搖擺的兩條路線同時存在。
「習近平以拖待變,但問題是能拖到什麼時候?等待什麼變局?」他表示,許多人認為要拖到2年後的美國期中選舉變天,但2018年川普1.0時期,當時期中選舉共和黨眾議院大敗,失去了對眾議院的控制權,川普同樣對中共的外交戰沒有鬆手,就算變天又怎麼樣?
美中可能達成一暫時性協議
董立文表示,川普對中共是採取一再加碼、極限施壓的策略,習近平則是採取對等報復、以拖待變的策略,但美中雙方又都需要一個暫時喘息、重新盤整的時間,因此他個人判斷,無論有沒有「川習會」,美中極有可能會達成一個「暫時性」的關稅協議。
董立文研判,美中雙方都需要一個暫時性的關稅協議來喘口氣,時間點有可能是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但即便有這個暫時性的關稅協議,美中關係仍會繼續對抗下去。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則認為,中共在經濟上比較脆弱,美國則是在政治上比較脆弱,美中非理性的關稅是持續不下去的,最終一定會兩敗俱傷,因此雙邊都想談,重點是談判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