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原鄉青年打造部落可可村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文/記者簡惠敏

來自屏東賽嘉部落的「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透過草生栽培方法種植可可樹,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獲得屏縣府募資輔導計畫協助,帶領族人及在地學童認識可可產業,誓言打造原鄉部落可可村。

縣府推行群眾募資輔導計畫,進駐在屏東智慧農業學校的達魯法樂順利募資,將資金用於推廣食農教育並深化部落可可產業。

團隊指出,學童透過參訪了解可可樹變成巧克力過程,品嘗以純原料製作的巧克力,顛覆過往「巧克力很甜」的印象。此外,自家可可園友善土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原住民與大地共生,期許學童從小跟土地建立連結。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進駐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屏東縣政府提供)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進駐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屏東縣政府提供)


綜觀全屏東可可樹種植地以萬巒與內埔為重鎮,負責人達魯法樂(Tjaruvalj)接下母親的可可園,並與部落10戶農人契作,即使天氣變化影響產量,相較平地農損,他說,也許是大武山保護下,較少受颱風等天災損害,種在山上的可可樹反成優勢。

可可果果實經由發酵、日晒、烘焙過程,加工製成巧克力,達魯法樂認為發酵過程攸關巧克力成敗,專注顧好生豆品質。前端作業仰賴天氣與人力,達魯法樂的妻子思樂本(Selep)連結原鄉唯一小作所「礙微笑手作烘焙坊」,讓身障孩子參與晒豆、挑豆工作,學習製作可可手工餅乾及販售。

原鄉小作所的身障夥伴協助晒豆、挑豆作業。(屏東縣政府提供)原鄉小作所的身障夥伴協助晒豆、挑豆作業。(屏東縣政府提供)


思樂本表示,與其讓身障孩子在部落漫無目的遊走,藉由工作提升自我價值,消除部落對身障孩子刻板印象。未來他們將在部落設立可可工坊據點,帶更多人走進部落,也讓部落農人看到最終巧克力產品,提升認同感。◇

延伸閱讀
三寶媽 從家管蛻變創業家
2025年04月14日 | 1個月前
賺到28億美元! 企業家洛爾分享3策略
2025年03月19日 | 2個月前
美8歲男孩創兒童咖啡 年收近5百萬
2025年03月19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