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搶下單 台出口或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影響全球,學者21日指出,台灣對等關稅雖列32%,但美國暫緩實施90天,導致許多企業客戶搶下單,藉此規避未來的高關稅,預期台灣急短單增多,4月出口有機會維持正成長,美國對中國對等關稅高達145%,預期台灣對中國出口貨品會下滑,轉增對美出口。
台灣3月出口為495.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8.6%,連續17個月正成長,主因客戶端預期美國關稅政策的提前拉貨。不過,財政部表示,4月為傳統產業淡季,加上拉貨力道減緩、高基期等因素,預估4月出口持平或年增5%,規模落在374億至393億美元之間。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對《大紀元》指出,川普對等關稅祭出後,對中國產品加徵145%稅率,甚至有品項高達245%,讓不少業者大感吃不消,其他國家目前仍在90天關稅豁免期間,僅適用10%稅率,台灣有機會迎來轉單效應。
吳大任分析,3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占比28.9%、對美國占比為25.7%、對東協出口約20.8%,因美國企業暫停對中國下單,也代表台灣出口到中國貨品或原物料將縮減。不過,電子零組件、機械、塑膠等產品方面,由於關稅影響,台灣產品將比中國商品更有競爭力,故台灣對美出口占比預期持續攀升。他說,近期廠商接到很多急短單的利多消息,預期台灣4月出口在「一增一減」效應下,仍有機會維持正成長。
半導體關稅恐25%起跳
台灣的電子及資通產品(含積體電路)占總出口多達69.5%、接近七成。吳大任認為,美國未來祭出的半導體關稅,將是影響台灣出口的最大變數,也影響經濟成長率。
「美國半導體關稅不會太低,基本25%起跳」,吳大任表示,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強化半導體等關鍵產業鏈發展,若只課徵10%,不一定讓各國的晶圓廠願意到美國設廠,預期半導體關稅可能更高。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達1,650億美元,預期影響有限。
吳大任提醒,美國目前對中國課徵145%對等關稅,台廠產品中,若中國零組件大於該產品價值的35%,很有可能不被認定為台灣製造(MIT)、而是中國製造(MIC)產品,遭課徵高關稅,全球貿易現在是非常時期,必須嚴格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