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共海上擴張 川普尋求重振美造船業

2012年,美國最大軍用造船廠「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在建造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明尼蘇達號」。(Joshua Karsten/U.S. Navy)
2012年,美國最大軍用造船廠「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在建造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明尼蘇達號」。(Joshua Karsten/U.S. Navy)

【記者Andrew Thornebrooke/撰文、鄭煦婷/編譯】

近幾十年來,中共迅速接管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造船業務,並在經濟和軍事上獲得了巨大的優勢。為了應對中共在全球海事領域的影響力擴張,美國總統川普正在著手振興美國海事與造船產業。

造船及航運業 中國占壟斷地位

過去50年來,隨著企業尋求速度更快、更便宜的造船商來滿足全球貿易的巨大需求,美國國內的造船業幾近癱瘓。

★相關閱讀:

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2024年的一份報告,自1950年代以來,美國的造船產量下降了85%以上,而有能力建造大型船隻的美國造船廠數量也減少了80%以上。目前,按總噸位計算,美國建造的遠洋商船僅占全球的0.1%到0.2%。

白宮數據顯示,美國目前僅建造全球0.2%的船舶,相較之下,中國占比高達74%;在貨櫃製造方面,中國市占率超過96%,美國則為零;美國港口使用的船岸起重機也幾乎全數由中國製造,占比達80%。此外,中共國營企業開發的軟體已被廣泛安裝於美國多座港口系統,潛藏嚴重國安風險。

圖為2024年全球商用船隻建造情況。紅色為中國製,藍色為韓國製,黃色為日本製,灰色為其他國家。美國建造的船隻(深藍色)僅占全球的0.1%,中國建造的船隻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產量的總和。圖為2024年全球商用船隻建造情況。紅色為中國製,藍色為韓國製,黃色為日本製,灰色為其他國家。美國建造的船隻(深藍色)僅占全球的0.1%,中國建造的船隻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產量的總和。(大紀元製圖)

川普簽令 擴大投資海事工業

川普4月初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內容涵蓋多項關鍵政策,包括擴大對海事工業的公共與私人投資、設立「海事安全信託基金」與造船獎勵機制、強化海員訓練,以及增加懸掛美國國旗的商用船舶數量。政府也將成立造船辦公室,負責協調各項行動。

命令要求美國貿易代表提出具體對策,反制中共在船舶、貨櫃與港口設備領域的傾銷與不公平補貼行為。國土安全部則將強化港口維護費的徵收機制,防止貨物藉由第三國繞道輸美。

美將對中國製船隻收靠港費

面對中共在國際船舶製造與物流體系的壟斷地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公布港口收費方案,針對中國擁有與營運的船舶,以及中國製造但非中國擁有的船隻,依照每趟赴美航程收取不同費用,每艘船每年最多徵收5次,並豁免部分國內業者與特定航線,政策預計10月中旬啟動。

美國鋼鐵製造商對此大加讚賞,而新方案也比先前提議對中國製船隻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有所降低。鑒於目前全球商用海船和貨櫃大多都依賴中國製造商,世界航運理事會(WSC)指出,徵收費用恐影響到幾乎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船隻,消費者面臨成本轉嫁。

港口收費計畫尚未實施,就已對市場產生影響。彭博社報導,根據克拉克森研究服務公司的數據,3月二手市場上僅售出4艘中國製散貨船,約為去年同期水準的1/5。

造船廠人力短缺、設備老化 阻礙軍事發展

美國整體造船能力的下滑也對其軍事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破壞,導致嚴重的瓶頸。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RS)2023年的報告,由於技術工人、生產設施的短缺,以及掠奪性的承包制度,都導致美國海軍發展延誤了數年,並阻礙美國擴大水面作戰力量。

美國海軍在2016年制定了一項計畫,2030年軍艦數量提高到355艘,2032年提高到381艘。然而,自2003年以來,美國海軍的戰艦數量一直維持在270至300艘之間。

截至2024年,美國海軍擁有約296艘軍艦,而中共海軍艦艇總數約360艘,並計畫在未來幾年內達到400至440艘的規模。

海軍艦船交付延宕

美國政府責任署(GAO)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海軍的造船採購做法一直導致成本增加、交付延遲,「海軍艦船的造價比原計畫高出數十億美元,建造時間也比原計畫多出數年」,但品質和性能卻往往達不到預期。

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家整體造船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目前,美國只有9家造船廠生產海軍艦艇,每家造船廠往往專注於特定類型的軍艦,並且每家造船廠都面臨空間不足、設備老化和勞動力短缺等一個或多個問題。

即使是最基本的兩棲艦艇,也常常比計畫晚1年才能完成生產。目前估計,建造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艦、星座級巡防艦的延遲時間為3年。

在其他方面,由於沒有能力採用世界其他開發商的先進艦艇設計方法,導致了大量的浪費。根據GAO在2024年的一份報告,美國花費18.4億美元針對4艘巡洋艦進行維護和升級,但這些巡洋艦並沒有再次獲得部署就退役了。

全球造船業利潤 替共軍輸血

美國退出造船業讓中共獲益匪淺,中共透過在該領域的擴張,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和軍事優勢。目前,中國生產全球53%以上的商用船舶和85%的海運貨櫃。

僅2024年,中共國有造船企業中國船舶集團(CSSC)建造的商船噸位,就超過美國造船業自二戰結束以來80年建造的船舶噸位總和。

中國造船廠「軍民融合」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認為,中國船舶集團龐大的造船規模是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一個重要例子。也就是說,中國有35家造船廠要麼在生產軍用船隻,要麼歸中國船舶集團所有並與軍事項目保持聯繫,另外還有272家造船廠為國有或受中共政治控制。

中國的軍事與商業實體的融合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造船機構,該機構透過向世界各國出售船隻,有效的資助了中共的軍事發展。

2025年至2023年,中國船舶集團(CSSC)軍備製造收入與商業收入比較。淺藍色為軍備收入,深藍色為商業收入,黃色為軍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2025年至2023年,中國船舶集團(CSSC)軍備製造收入與商業收入比較。淺藍色為軍備收入,深藍色為商業收入,黃色為軍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大紀元製圖)

中國生產商船7成以上賣國外

根據CSIS的報告,與軍方有關的中國造船廠生產的75%以上船舶,都是為中國和香港以外的公司製造的商船。這些公司包括美國的軍事盟友丹麥、法國、希臘、日本和韓國,以及卡達、新加坡、瑞士和台灣等合作夥伴。

CSIS報告指出,這些外國公司因此向同時也製造軍艦的中國造船廠輸送了數十億美元,「推動了中共海軍的現代化進程,並為中共國防承包商提供了關鍵的軍民兩用技術」,美國和盟國的造船能力下滑,對自身軍事戰備構成了緊迫威脅、也減少經濟機會,並助長了中共向全球投射力量的野心。

美國需攜手日韓擴大產能

憑藉手中的資本和掌控龐大造船業,中共的軍事戰鬥力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戰艦總數超過了美國海軍。如今,中共預計到2030年將部署一支由425艘軍艦組成的艦隊,而美國卻難以實現355艘艦船的目標。

川普政府推動重振美國國內造船業的舉措,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共這一戰略優勢。同時,美國可能還需要鼓勵其主要造船盟國(日韓)的造船業發展。韓國和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造船國。

CSIS的報告表示,「從長遠來看,美國需要透過重建工業和利用志同道合國家的現有優勢,投資擴大中國以外的造船產能。」◇

延伸閱讀
你有易怒體質嗎? 如何改善
2025年02月16日 | 2個月前
全美逾千國際生 簽證被吊銷
2025年04月18日 | 4天前
英最高法院:變性女非女性
2025年04月17日 | 5天前
廣西大旱 池塘現魚乾
2025年04月17日 | 4天前
大學畢業拿低保?或為維穩
2025年04月18日 | 4天前
陳希舊部張建春 涉貪被起訴
2025年04月17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