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科技威脅美國國安三步驟

中共黨魁習近平挑釁宣稱,技術創新是北京謀求全球霸權的「主戰場」。然而,北京將其自身轉變為全球科技超級大國的野心,不僅是經濟上的需要,還是它強化中共軍事力量和網路能力的一種手段,這嚴重威脅了美國。
習近平願景的核心是他所稱的中國「新質生產力」——在先進電池、生物技術、雷射雷達、無人機和其他新興技術領域的突破。透過主導這些領域,中共旨在確保中國技術深入滲透到美國的關鍵供應鏈中,從電網、港口到通訊網路,無所不包,從而將中國的商業成功轉化為其強大的地緣政治槓桿工具。
在美國本土,北京的戰略正在以三個相互關聯的階段展開——滲透、預先部署和獲利,這三個階段共同構成了一個陰險的框架,既削弱美國的科技優勢,又破壞國土安全。
第一階段:滲透
由中共國家支持的駭客行動——「鹽颱風」、「伏特颱風」和「亞麻颱風」,彰顯中共系統性的入侵美國網路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手段。在「鹽颱風」行動中,攻擊者利用電信系統的漏洞,攔截語音和簡訊,從而損害公民隱私和政府運作。「伏特颱風」針對工業控制系統,侵入能源和製造業網路,以獲取關鍵基礎設施的遠端控制權。「亞麻颱風」則將重點放在國防和政府網路上,竊取敏感數據並安裝後門,為未來的破壞活動做準備。
第二階段:部署埋伏
這些行動揭示了中共駭客如何有條不紊的利用軟體和硬體漏洞獲取關鍵情報,並長期保持對美國敏感網路的訪問權限。然而,滲透並非目的,一旦進入,中共駭客就會在我們的實體和數位供應鏈中系統性的部署潛在能力,為未來的脅迫行動埋下伏筆。
如今,中國製造的雷射雷達設備支撐著美國的智慧城市系統、無人駕駛汽車以及某些空中偵察平台。同樣,中國製的監控攝影機和無人機也已融入美國的交通網路中,包括主要機場。甚至國會調查發現,美國港口的起重機和連接到電網的電池等關鍵基礎設施組件,也已演變為戰略封鎖的要害。
在衝突中,甚至在嚴重的外交危機中,這些系統性的依賴可能帶給中共決定性的優勢。透過在關鍵時刻扣留關鍵零件或抬高價格,來掐住這些供應鏈要害,阻礙美國的戰備。
這些預先部署的攻擊手段可能瓦解或癱瘓美國的指揮控制系統、破壞能源網路,或癱瘓交通運輸系統——這可能在未發一槍的情況下,就延緩美國的反應。
第三階段:從中獲利
中共戰略的最後階段是從這些依賴關係中獲利,將商業主導地位轉化為強化其軍民融合的收入來源。從先進感測器和生物技術創新,到無人機和監控攝影機,中國高科技出口每年為中共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這些利潤不僅僅用於商業擴張,它們通常被直接輸送到支持中共軍隊研發工作的項目中。
時不我待,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及其他國會小組已召開聽證會,聚焦中共駭客如何潛入關鍵基礎設施系統,以及滲透如何延伸至我們的供應鏈。兩黨共識十分明確:我們必須迅速從被動防衛美國網路,轉向主動威懾。
政策制定者可以首先收緊對外投資審查和出口管制,確保美國的資金和技術不再補貼中共的軍事現代化。同時,聯邦機構應為軟體、硬體和數據採用「乾淨網路」標準,禁止高風險的中國設備進入電網、港口和電信系統。同樣重要的是,要對中共的網路入侵行為施加有意義的懲罰,包括將中國大型企業或銀行列入金融黑名單,外交抗議和象徵性起訴未能改變中共的算計。
最後,我們必須致力於國內的強大創新。美國不能僅僅透過防禦來應對中共的挑戰,擴大聯邦研發投入、激勵私營部門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及將勞動力發展與未來技術需求相結合,將確保美國在生物技術、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儲能等中共尋求霸權地位的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如果我們未能果斷應對,將面臨喪失技術優勢、危及國家安全的風險。(原泉編譯。受限篇幅,文有刪節。小標為編輯所加)
——作者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曾任美國外交官,目前在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擔任資深研究員。
原文「China’s Tech Triple Play Threatens US National Securi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