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逃過電子產品關稅?白宮仍促供應鏈加速轉移

圖為2025年4月11日,白宮發言人李維特在記者會上講話。(Jim Watson/AFP)
圖為2025年4月11日,白宮發言人李維特在記者會上講話。(Jim Watson/AFP)

【記者張婷、李言/綜合報導】

上週五(4月11日),美國宣布豁免智慧型手機、電腦和晶片等商品的對等關稅,換言之,在中國生產的上述產品,也在豁免範圍之內,不再加徵125%的對等關稅。白宮上週六(4月12日)表示,總統川普明確表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來製造這些關鍵產品。白宮指出,做出豁免決定的考慮,是為了讓企業有更多時間將生產線遷回美國。

川普政府已經將手機、電腦以及部分其他電子設備從「對等」關稅中豁免,免除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125%對等關稅,但仍需課徵因致命鴉片類藥物芬太尼問題的懲罰性關稅20%。

★相關閱讀:

一位白宮官員透露,川普很快就會下令調查半導體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屆時可能對這個產業施加其他新關稅。

白宮新聞發言人李維特在豁免名單公布後發表聲明稱,川普表明美國不能依賴中國製造關鍵科技產品,例如半導體、晶片、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正因如此,在川普指示下,蘋果、輝達及台積電等科技巨擘「正盡快將其製造業務移至美國」。

彭博新聞指出,適用豁免的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通常不在美國境內生產,而在當地設立生產設施需要耗費數年的時間。

上週五,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晚間公布了一份對等關稅的豁免清單,縮小了新關稅的徵稅範圍。這些豁免將適用於電腦、伺服器、智慧型手機、印表機、半導體製造設備、無線通信設備(如基地台、路由器等)、記憶體、顯示器、半導體相關元件、積體電路等項目。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頭號商品是智慧型手機,總額為417億美元;中國製造的筆記型電腦位居第二,總額為331億美元。

美國正與台灣在內多方
密集交換貿易提案

美國貿易代表在最近幾天已經與越南、台灣和以色列等經濟體進行了貿易談判。歐盟貿易首席代表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預計於週一(4月14日)率先訪問華盛頓,與美方展開磋商。歐盟是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一,2024年雙邊貿易總額接近1兆美元。

目前,美方與包括英國、澳洲、日本、韓國、越南與台灣在內的多方正密集交換貿易提案。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說法,貿易代表辦公室200名人員正「日以繼夜工作」,與各國談判代表來回審閱協議草案。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上週五(4月11日)在福斯商業新聞表示,財政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商務部的團隊正全力推進談判「我們要在90天內完成90個協議,這是可能的。」部分觀察人士指出,川普政府試圖在90天內完成大量談判,對於行政協調與外交節奏均為嚴峻挑戰。

葛里爾表示,最終每一項協議都將經由川普親自審核。他說:「我們的任務是讓總統有機會做出最終決定。如果協議夠好,他會接受;否則就會啟動關稅機制。」

也有分析認為,當前市場高度關注美方政策動向,此舉可提供一個清晰框架,有助於穩定預期並推進美國重建貿易秩序的進程。◇

延伸閱讀
台股勁揚逾500點 貨櫃三雄漲停
2025年04月1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