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障礙報告點名台灣 經貿辦:持續溝通中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最新「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台灣。圖為美國貿易代表署大樓。(記者李莎/攝影)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最新「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台灣。圖為美國貿易代表署大樓。(記者李莎/攝影)

【記者張原彰/綜合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最新「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台灣仍對美規車設置技術性貿易障礙,以及對美豬、美牛也存在貿易障礙。由於適逢川普政府公布對等關稅的前夕,美方這份報告格外引人關注,行政院4月1日說,會與美方持續溝通討論。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近期把年度〈對外貿易壁壘國家貿易評估報告〉送交國會,由於川普「對等關稅」措施進入倒數,該份報告被外界視為川普政府評估對等關稅的重要指標。

★相關閱讀: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在這份報告的新聞稿中表示,在現代史上,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比川普更了解美國出口商所面臨的廣泛且有害的貿易壁壘,「這屆政府正努力解決這些不公平且不對等的貿易做法,協助恢復公平。」

這份報告針對美國近60個貿易夥伴國進行分析,其中也點名台灣。報告指出,2008年4月,台灣交通部發布法規,允許限量進口美規車,但上限數逐步降低。

報告說,若干美國車商希望定期引入新款美製車型,來促進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的興趣,但在台灣卻遭總量管控牽制。

美豬、美牛也存在貿易障礙

美豬部分,報告提到,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並對進口豬肉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最大殘留容許值(MRL)做出規範等做法,「不正確的暗示美豬產品(包括萊克多巴胺豬肉)存在食安疑慮。」報告說,美方已透過多個場合向台灣表達關切。

美牛方面,報告提到,台灣2021年解除30個月齡以上牛隻的美牛和牛肉產品進口禁令,但台灣尚未解決對美牛產品的其他貿易障礙,仍以狂牛症(BSE)為由禁止進口牛絞肉、對某些美牛內臟產品實施繁瑣、「沒有科學根據」的進口檢查。美方呼籲,台灣應依據科學、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指引及2009年美台牛肉協議,全面對美牛開放市場。

報告中也對台灣投資障礙、藥品、電信服務等作出評估。報告提到,在台灣,某些化學材料、金屬製造、廣播電視節目服務,以及電力傳輸和郵政業務,皆不允許他國投資。

在藥品領域,報告說,台灣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試圖改善與美方利害關係人的交流,但美方仍相當在意,其定價核准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報告稱,台灣於2019年修訂《著作權法》,加大打擊非法串流設備的力度,但網路盜版依舊猖獗。

貿易對手國難免有不同觀點

台灣政府對此報告發表回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經貿辦)說,相較往年,本年報告多出的部分,包括:美國利害關係人士認為,台灣主管機關針對使用美國豬肉場所的查核並不合理,包括:進口商、經銷商與食品服務設施;且台灣主管機關查核這些場所的頻率也干擾業者正常營運,造成業者不願購買美國豬肉。

經貿辦說,各國政府為維護國民健康、安全、產業結構等考量,都會實施若干貿易管理措施,至於這些長期措施的合理性,貿易對手國彼此間難免有不同的觀點。

經貿辦說,針對各國就管理措施所提出的不同看法,政府一向秉持善意與各國溝通,有關美方意見,各主管機關會以專業態度,與美方持續溝通討論。◇

延伸閱讀
核電延役修法 送黨團協商
2025年03月3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