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簡易按穴療法 月經痛

月經來時肚子痛的情況有多種原因。一般「經前痛」多屬實症;「經後痛」屬虛症,但臨床觀察也並非絕對如此,還得參照個人體質。很多人生活太複雜,易造成虛實挾雜的症狀。
依痛經的位置與疼痛情況,可以簡單的做初步判斷,以緩解不適:
◆ 腹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
此處疼痛通常和情緒有關,同時常伴有胸悶、腹脹到胸脅處、頭暈、耳鳴、腰腳無力,這通常屬於肝經氣滯,建議可加按太衝穴緩解。
◆ 肚臍以下正中的部位疼痛
會有劇烈的刺痛感且時間很長,經血顏色呈紫黯色、有血塊,甚至感覺好像月經排不出來,或是排的不順暢,稱作血滯。中醫說「不通則痛」,建議加強按血海穴,也可以煮山楂紅糖當茶飲用。
◆ 痛到牽引腰背
多屬虛症,和腎經系統有關,建議可加按氣海、關元穴。
◆ 小腹感到冷冷的痛經
會喜歡按著肚子,熱敷會感到舒服緩解,此多屬於寒痛,常見原因為吃冰冷的飲料及寒涼性食物太多,或者月經期間淋雨、玩水、坐在溼地上所導致,建議煮生薑黑糖當茶飲用。
◆ 經期肚子隱隱作痛
常見情況,如腹部有重墜感且經血量少、顏色淡,月經綿綿不止,這是氣血都虛,平常脾胃較弱,無力載動血氣。
◆ 月經過後疼痛
血流太多一時補血補氣來不及,脾氣弱補血慢,血未歸經,導致月經過後仍未停止經痛,甚至更痛,這是「血海空虛」。此疼痛輕微的可以吃巧克力緩解。◆ 嚴重痛經
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脣變青紫,還會冷汗淋漓、噁心嘔吐,甚至要掛急診,這是肝氣沖到胃氣了,建議口含生薑,加強按內關、足三里穴。◆ 經血量多的痛經
經血稠黏且有很重的腥臭味,舌苔黃膩,這通常是體內溼熱氣太重下沖到子宮,多數此類病人飲食較重口味、晚睡、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常見患者止痛藥一顆一顆的加,甚至要吃三、四顆才能緩解不適,建議改變生活起居、飲食和情緒控制,才是最根本的辦法。一般痛經,可以用雙掌按摩腹部,在氣海、關元穴或肚臍以下正中部位,用推或揉的方式,從腰部按摩到尾椎骨,摩擦至有溫熱感,建議可以加強尾椎骨的上下部位,或在經痛處抹上白醋,利用吹風機吹熱風或熱敷達到溫熱感以緩解疼痛。
不論哪一種痛經,建議平日或疼痛時按摩下列穴位皆能緩解: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內踝上三寸,約四橫指的距離。為脾、肝、腎三脈的交會,有氣血兩補的功效,配合合谷穴,可調經及促進排瘀血。
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食指第一掌骨的中間點。有宣通氣血的作用,屬陽明經。對於絞痛、隱隱作痛或腸胃弱的痛經,可施加力度按壓。
關元穴:於肚臍正中線下三寸,約四橫指的距離。脾、肝、腎三條經絡和任脈在此交會,為血液循環的刺激點,是補腎和充實下半身的強壯穴,對各種痛經皆有效。
——摘編自《按開人體的竅 穴位玄機妙用》,(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