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簡易按穴療法 耳鳴脹痛

翳風穴。(博大出版提供)
翳風穴。(博大出版提供)

文/溫嬪容中醫師

很少人耳朶的病找中醫看,而中醫對耳朶的看法很特別哦!「耳為腎竅」耳不聰的時候,腎氣大都是不足或是衰退了。

外傷、久處噪音環境也容易耳鳴。初起的耳聾或重聽,中醫還有一些空間可挽回,除非耳膜破了。耳內不平衡所引起的暈眩,按翳風穴。會耳鳴的人,大都與疲勞、熬夜、情緒有關。生活品質改變,耳鳴的狀況也會跟著改變。

有一種叫腦鳴,頭部有聲音,不是由耳朶發聲;還有一種叫「共鳴」,外面人在講話,耳朶好像擴音機一樣也在耳內講,使人非常煩躁。坐火車過山洞,坐飛機起降或 遇亂流時,耳朶容易脹,好像塞住了(氣閉),除了吞口水,也可按穴緩解。

耳朵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治療全身的疾病,耳針很流行,尤其是用在減肥。養生家很注重耳朵的保養,首先勿常挖耳垢,耳垢其實是保護耳道,防止小昆蟲進入,還可以有殺菌作用。常挖耳朵,使耳的皮脂減少反而容易癢,越挖越癢。另外耳的養生重點在「耳宜常彈」。雙手掌輕輕壓著耳朵,從前往後搓,再從後往前搓,使耳廓微紅熱,不要太用力,搓完神氣清爽。再用雙掌心掩著耳朵手指彈後腦四次,突然張大口吐氣。作完,喝點溫開水,經絡通了,就可以減少耳鳴及耳朵毛病。

翳風穴:位於耳根後下部,有個尖角的凹陷處,張嘴時按穴位,會傳導到耳內有痛感。不但治耳朵的毛病,腮痛、偏頭痛、暈眩、打嗝都很有效。

聽會穴:位於耳朵垂微向前有個凹陷處,張開嘴時,穴位就明顯了。耳脹、耳朵癢、耳鳴、重聽、甚至顏面神經麻痺都可治療。

聽會穴。(博大出版提供)聽會穴。(博大出版提供)

中渚穴。(博大出版提供)中渚穴。(博大出版提供)

中渚穴:位於手背上,在無名指和小指掌骨小頭後的凹陷中,耳脹的時候,按穴後氣暢,耳竅就開了,中耳炎引發的耳朵痛,效果不錯,還可治肘臂五指的痛。

——摘編自《按開人體的竅 穴位玄機妙用》,(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