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月在澗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漁歌〉,彩墨,8×68cm。(徐明義提供)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漁歌〉,彩墨,8×68cm。(徐明義提供)

文/夏雨

「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妻孥候我至,明燈共蔬飯。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這是明朝詩人藍仁的一首古體詩《暮歸山中》,是他隱居山林時所作。

「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詩人夜晚回家,夜色已晚,在山澗中洗洗自己白日爬山汙濁的腳,此時的月光也照在山澗的水中。簡陋的門框上喜鵲已經休息,暗處的樹林幾隻螢火蟲在亂舞。

詩人白日應該是在山上採藥或者砍柴,因為一天的辛苦,腳髒是自然的。那句「濯足月在澗」卻是一種逍遙,在有月影的水中泡腳,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妻孥候我至,明燈共蔬飯。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妻兒在等我吃飯,一家人在燈下吃一頓素餐。飯飽之後,一個人在松桂樹下乘涼,眼中望著疏星背後的天河。

詩人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完全可以過上優越的生活。但詩人似乎志不在此。反而過著遠離塵囂的山中隱居生活。

此詩最耐人尋味的是最後一句「疏星隔河漢」。詩人沒有寫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但僅從這一句就可以知道詩人嚮往的生活,返本歸真。在人世間不執著於名利,粗茶淡飯的背後,其實是在嚮往美好的天國。

詩人看到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只是一種嚮往,或許他看到了天國世界的親人。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詩人給後人留下開放式的結尾,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

如果是我們,會看到什麼?心中會想什麼呢?

——轉載自「正見網」◇

延伸閱讀
台積電2奈米擴產典禮登場
2025年03月30日 | 4天前
傳美將「防共侵台」列唯一優先
2025年03月30日 | 4天前
4/2對等關稅 花旗揭3情境
2025年03月30日 | 4天前
泰緬旅遊團 可解約退費
2025年03月30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