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坊的攝影心視界】臺灣蒲公英

逢春黃花開野地
清熱解毒效神奇
沙拉野菜代咖啡
毛絨瘦果任飄逸
--2025.03.02臺中市大甲區
生態悅讀趣:
臺灣蒲公英Taraxacum formosanum菊科
又稱蒲公草、黃花地丁、金簪草、滿地金、黃花菜、孛孛丁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單葉根生葉,葉片長橢圓形,葉尖鈍形,羽狀深裂,裂片三角形,鋸齒緣。頭狀花之小花皆為舌狀花,5齒裂,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為臺灣原生種,主要分布於大甲溪以北的海濱沙地,臺中市大甲區、新竹縣新埔鎮、新北市林口、八里、淡水等區均可見。
嫩莖葉、幼苗、花蕾及根部,可供食用,春季採葉、夏末初秋採根。根皮可以萃取洋紅色的染料,是早期印地安人用來染布的重要原料,其色澤明亮持久,可染出鮮明的色彩。深根性可定砂;花葉具景觀性,可綠化美化海邊砂地。
蒲公英自古即為中國極常用的清熱解毒的傳統藥物。具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及固齒牙、烏鬚髮、壯筋骨之效。根據華裔美籍科學家孫士銧研發的抗肺癌食品「華陽複方」其19種配方中,就包含有蒲公英。除了藥用價值外,歐美國家把葉子做成沙拉,根部做成咖啡代用品,更延伸了蒲公英的價值,可見它是非常值得開發的保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