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林內驛站的前世今生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後改林內鄉公所(林內舊庄役場),現為寶隆紙廠舊址。(廖儷芬/攝影)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後改林內鄉公所(林內舊庄役場),現為寶隆紙廠舊址。(廖儷芬/攝影)

文/記者廖儷芬

在雲林縣林內鄉,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故事的建築——林內驛站,不僅是見證地方歷史的地標,更是推廣農業生態資源的據點,這座113年歷史的建築,已成為遊客探索林內的起點,既承載了舊回憶,亦
開創了新篇章。

林內驛站原為三菱紙廠的辦公室,隨著臺灣政經變遷,歷經數次轉手。根據斗六高中退休教師暨文史工作者陳南榮的回憶,該建築曾在民國44年被久大紙廠接手,4年後倒閉。到了民國54年,寶隆紙廠接手經營,直至民國78年才停止林內廠的生產。

113年歷史的建築具有時代的美感。(廖儷芬/攝影)113年歷史的建築具有時代的美感。(廖儷芬/攝影)

陳南榮以懷舊的語調回憶起他在林內驛站的年輕歲月。(陳南榮提供)陳南榮以懷舊的語調回憶起他在林內驛站的年輕歲月。(陳南榮提供)

陳南榮回憶,該建築曾在民國四十四年被久大紙廠接手。(陳南榮提供)陳南榮回憶,該建築曾在民國四十四年被久大紙廠接手。(陳南榮提供)

當地人成長的回憶

陳南榮回憶:「當年畢業後,我曾在寶隆紙廠打工賺錢。(陳南榮提供)陳南榮回憶:「當年畢業後,我曾在寶隆紙廠打工賺錢。(陳南榮提供)

這樣的經歷讓陳南榮後來決心從軍,並在退伍後重考,最終考上高雄師範學院。(陳南榮提供)這樣的經歷讓陳南榮後來決心從軍,並在退伍後重考,最終考上高雄師範學院。(陳南榮提供)

陳南榮並分享了當年在軍隊服役時的特殊經歷,從三年兵役縮短為兩年。(陳南榮提供)陳南榮並分享了當年在軍隊服役時的特殊經歷,從三年兵役縮短為兩年。(陳南榮提供)

陳南榮回憶,「當年高中畢業後,我在寶隆紙廠打工賺錢。那時的報到辦公室,就是現在的林內驛站窗口。」談起當年,陳南榮說,「當時在工廠很辛苦,三班制打卡工作、月薪9百元,沒有週日休假。」

這裡見證了他成長中的酸甜苦辣,「退伍後,我的命運因考上高雄師範學院而改變,(離開紙廠),這真是時也、命也、運也。」他對林內驛站充滿使命感,迄今持續推廣當地文化與歷史知識。

林內舊庄役場-寶隆紙廠舊址「紙漿槽」爬滿藤蔓充滿歷史感。(廖儷芬/攝影)林內舊庄役場-寶隆紙廠舊址「紙漿槽」爬滿藤蔓充滿歷史感。(廖儷芬/攝影)

充滿歷史感的舊「紙漿槽」加上藝術裝飾,被旅客稱為「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廖儷芬/攝影)充滿歷史感的舊「紙漿槽」加上藝術裝飾,被旅客稱為「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廖儷芬/攝影)

林內驛站附近還有林內神社,是日據時代的古蹟。(廖儷芬/攝影)林內驛站附近還有林內神社,是日據時代的古蹟。(廖儷芬/攝影)

歷史與未來交織

林內的芋頭冰。(曾勝棋提供)林內的芋頭冰。(曾勝棋提供)

林內文化遊程,帶著小朋友一起搓芋圓。(曾勝棋提供)林內文化遊程,帶著小朋友一起搓芋圓。(曾勝棋提供)

從曾經的紙廠辦公室到現代旅遊驛站,林內驛站象徵了林內鄉發展與轉型,將歷史足跡與創新緊密結合。如今的林內驛站已不再僅是一座舊建築,它成為當地人與遊客之間交流的橋梁。

此處由雲林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承租下來,定位為旅遊及農產品推廣中心,將當地特色農產品,例如芋頭剉冰與芋頭米粉融入其中,成為旅客體驗新亮點。

從歷史中蛻變,林內發展觀光農業,當地芋頭品質極佳。(曾勝棋提供)從歷史中蛻變,林內發展觀光農業,當地芋頭品質極佳。(曾勝棋提供)
理事長曾勝棋表示,林內鄉擁有豐富生態資源,如紫斑蝶、八色鳥及臺灣獼猴,此外,林內驛站附近還有濁水發電廠、林內神社等日據時代古蹟,「希望將林內驛站作為旅遊的重要據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林內鄉的特色與資源。」◇

林內驛站如今已不再僅僅是一座舊建築,它成為當地人與遊客之間文化與歷史交流的橋樑。(曾勝棋提供)林內驛站如今已不再僅僅是一座舊建築,它成為當地人與遊客之間文化與歷史交流的橋樑。(曾勝棋提供)

曾勝棋表示:「我們希望將林內驛站作為旅遊的重要據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林內鄉的特色與資源。」(曾勝棋提供)曾勝棋表示:「我們希望將林內驛站作為旅遊的重要據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林內鄉的特色與資源。」(曾勝棋提供)

延伸閱讀
溫室種1766株大麻 5嫌落網羈押禁見
2024年12月04日 | 19天前
盜採、棲地流失 臺灣原生蘭消逝中
2024年10月28日 | 1個月前
跨界奇人――李應泉
2024年10月29日 | 1個月前
堅毅的生命 九年的心路歷程
2024年11月23日 | 1個月前
夢想與堅持 王智霖百岳之路
2024年09月12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