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教我的事(上)

美國開國先賢班傑明‧富蘭克林。(公有領域)
美國開國先賢班傑明‧富蘭克林。(公有領域)

文/Daniel Rios(專欄作家)編譯/信宇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關於個人理財、財務規劃、投資、債務管理,以及金錢話題等方面的書籍數以千計,閱讀這些書籍後,大家很容易就會得出一個共同的觀點:個人理財是一門簡單明瞭的學科,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歸根結底,若要控制財富創造,就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消費應比收入少」、「擁有的應比欠貸的多」、「快速還清高息債務」、「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些原則你一定聽說過。大道至簡,這些簡單的道理還是很管用的。

話又說回來,既然這些基本原則這麼容易理解,為什麼許多人,都在財務方面遇到重重難關呢?

為什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無法存下一些錢呢?更糟糕的是,為什麼我們心存巨大的消費欲望,不斷超支仍在所不惜呢?

究其根源,這是因為還有其他一些心理、行為和社會因素在起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消費行為。

本文將簡要介紹一種方法,幫助大家正確看待這些因素,並學以致用,更明智的對待消費行為。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指責經濟狀況、政府作為或通貨膨脹。客觀而言,這些變量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財務狀況。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控制消費行為、平衡預算、擺脫債務,而不是通常與之相關的精神痛苦和負擔,我們當然需要超越這些客觀因素,看得更深入一些。

我們應該破除目前對金錢的一些觀念,有意識的開始從優先事項,而非衝動的角度,來評估我們的消費選擇。關鍵在於將消費行為帶入一種有意識的狀態,並開始以充分的意識和自制力對其進行審視。

以下,我將闡述一種方法,借鑑美國開國先賢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提出的方法來列出開支、購買和儲蓄需求的清單、排序和優先順序等。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的列出自己的支出優先順序清單,別人就會想方設法的掏我們的腰包,銷售人員、廣告商、與人攀比、追逐潮流等,會讓我們不勝其煩;所以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

富蘭克林的消費智慧

《窮理查年鑒》,1739年。(公有領域)《窮理查年鑒》,1739年。(公有領域)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還是科學家和實業家。在他的多部著作,包括他的《窮理查年鑑》(Poor Richard’s Almanack,1733~1758年)系列書籍中,均寫到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多餘品」。

必需品(necessaries)是「絕對必要的東西」。

便利品(conveniences)是指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更舒適,但是沒有它們,我們也能生活得很好的東西。

多餘品(superfluities)則是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奢侈品。

富蘭克林提出的建議很簡單,就是把開支限制在必需品上,以及也許有限的一些便利品上,其餘的都可以省下來。

「據說,人們每年在歐洲、東印度和西印度商品上至少花費20萬英鎊。」他寫道,「假定這筆開支的一半是絕對必要的東西,另一半可以說是多餘的東西,或者充其量只是便利品,不過,人們可以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情況下生活幾乎一整年,而不會遭受多大的不便。」在書中,他列舉了一些如何節約生活成本的方法。

他甚至告誡人們,要警惕驕傲和虛榮帶來的危險,避免為了支付生活中的奢侈品而負債累累。

「想像一下,為了這些奢侈的東西而負債累累,這該是多麼瘋狂的事情?如果我們要買一件商品,根據這次銷售的條款,我們可以獲得6個月的賒帳,這也許是促使我們中的一些人購買這宗商品的原因,因為我們拿不出現成的錢來購買,希望現在沒錢也能有更高的生活品質。但是,啊!想想當你負債累累時,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你把你的自由交給了別人。」富蘭克林在書中寫道。

至於我們是否能像富蘭克林建議的那樣,省下目前開支的一半,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都面臨著不同的現實和情形。但他傳達的訊息是明確的:

有意識的了解自己的支出,並相應的確定優先次序,這樣我們就能省下錢來。量體裁衣,量入為出。(下週二待續)◇

延伸閱讀
如何邁向求學路的康莊大道 ?
2024年08月25日 | 4個月前
【名家專欄】學區手機禁令與AI挑戰
2024年07月29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