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吃「塑」!快來排毒、護心腦
微塑膠汙染幾乎無所不在,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研究揭示塑膠微粒讓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暴增4倍以上,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和應對微塑膠帶來的健康威脅呢?
環境中存在微小的塑膠顆粒,其中,微塑膠(Microplastic)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體積更小的奈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s)則小於1微米(1微米等於0.001毫米),統稱為微塑膠。
有研究人員針對一個20世紀末挖掘出來的古蹟遺址,該遺址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世紀或2世紀,分析其地下超過7米發現的土壤沉積物,結果測出裡面有16種微塑膠聚合物。也就是說微塑膠汙染已滲透到古遺址中,這些微塑料可能會損害古代遺蹟的科學價值。
微塑膠的來源首先是各種各樣的塑膠產品,另外就是護理產品,比如帶有磨砂的皮膚用品、添加塑膠微珠的牙膏。還有服裝裡面的合成纖維,也會產生微塑膠。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很難避開微塑膠,它充斥在空氣、水、食物和日常用品當中。
多層面的微塑膠衝擊
微塑膠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有許多層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 微塑膠會導致慢性炎症。研究顯示,微塑膠主要透過引起發炎、影響免疫系統等對健康造成損害。慢性炎症會破壞我們身體的血管內膜、細胞膜,這就給各種各樣的慢性疾病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2. 微塑膠及其降解出來的化學產物,可以讓我們身體產生氧化壓力反應。有研究結果表明,微塑膠會引起組織的氧化壓力,抑制酶的活性,促進脂質過氧化。氧化反應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氧化反應過度,從而產生過多自由基,就會造成身體細胞和組織的傷害,增加各種疾病風險。
3. 除了塑膠本身的危害,微塑膠還會吸附一些其他有害化學物質,比如重金屬,因此甚至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多重傷害。
微塑膠增心血管死亡風險
今年3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一項關於微塑膠的研究。科研人員對304名頸動脈有斑塊的病人進行了研究。雖然這些患者暫時還沒出現任何症狀,但是他們通過手術去掉了這些斑塊,因為這種斑塊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脫落,造成心臟和腦血管的疾病,比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
研究人員分析了全部患者的頸動脈斑塊,發現其中150名患者的斑塊中含有聚乙烯、31名患者的斑塊中測出聚氯乙烯。也就是說,在304名患者中,有181人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找到了微塑膠。
研究人員對參與者追蹤了大約34個月,也就是將近3年的時間。結果發現頸動脈斑塊中含有微塑膠的患者,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或全因死亡的複合風險更高,是不含微塑膠患者的4.5倍。
面對如此驚人的研究結果,我們應該怎樣應對微塑膠汙染呢?
首先,我們可以避免使用各種各樣的塑膠產品。工業生產上也許可以找到替代塑膠的更健康的材料。此外,應該禁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牙膏、保養用品裡面添加塑膠珠。另外,我們還要對各種各樣的塑膠廢棄物進行合理的處理。
當然,這也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我們的健康不只是自己的事、醫生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所以中國古代有句話叫作「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就處在治療健康問題的下游。中游就是大家各自對自己健康的維護。那麼上游就是國家的衛生、保健、防疫等政策,對我們健康的影響力也更大。
這些營養素可加速排毒
有沒有什麼營養保健品,可幫助排除體內的微塑膠呢?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一種可以把微塑膠清理乾淨的藥物或保健品。但是我們可根據微塑膠對身體造成的影響,考慮合理使用以下幾類保健產品:
1. 抗氧化劑。不管是經由食物或補充劑,可以補充維生素A、C、E,還有穀胱甘肽,這些都能起到抗氧化、中和自由基的作用,從而保護我們的細胞。
2. ω-3脂肪酸。ω-3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細胞膜的健康,維護細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3. 益生菌。益生菌能支持胃腸的消化和排毒。
4. 一些中草藥萃取物。如,薑黃、蒲公英和水飛薊,這些中草藥都有支持肝臟排毒的作用。
5. 綠藻和螺旋藻。這種藻類富含葉綠素和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的重金屬和其他毒素,達到排毒作用。
6. N-乙醯半胱胺酸(NAC)。它實際上是穀胱甘肽的前體。穀胱甘肽在吸收過程中很容易被破壞,所以使用它的前體來提高我們體內穀胱甘肽的含量,可起到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
7. 活性碳。活性碳在腸道中可以起到排毒的作用。
8. 維生素D。可調節體內細胞功能,對免疫功能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增強身體對各種環境因素影響的防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