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罹癌率增 醫提注意10警訊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42歲英國凱特王妃近日公布罹癌消息,也讓50歲以下、年輕人罹癌議題受到關注,醫師羅列10項可能罹癌的警訊,包括無端出血、不明體重下降,及持久的疲勞感等,但仍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吸煙、過量飲酒,以及減少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等,都是降低年輕人,罹患癌症風險的有效方法。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癌症以往只在高齡者中見到,但近年卻發現,部分癌症年輕化患者數量有明顯的增加,尤其是那些通常只發生於高齡者身上的癌症類型。但若從《自然評估臨床腫瘤學》的研究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這意味著年輕人比他們的前幾代人更容易受到癌症的困擾。

至於年輕人如何及早發現罹癌,若出現十大異常狀況就需要注意,一為「無痛的腫塊或腫脹」,若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異常腫塊,且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就需警惕;二是「持續發燒或咳嗽」,雖然這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但若發燒持續不退,特別是夜間出汗,這可能是血癌或淋巴系統癌症的跡象,超過3週的咳嗽,建議就醫檢查才較安心,尤其是咳嗽時常伴有血絲時更應注意。

三是「排便習慣的變化」,包括便秘、腹瀉或發現糞便中有血或顏色變黑、呈現灰白或紅色;四是排尿異常困難,如頻繁需要小便、尿急或排尿疼痛,甚至尿越來越少;五為「無故的出血」包括陰道出血、排便或排尿時出血,或咳嗽出血;六為「不明的體重下降」,如果在沒有改變飲食或運動習慣的情況下,體重突然下降超過5公斤,這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跡象。

七是「持久的疲勞感」,當感到持續性地極度疲勞,已影響日常生活,則應該提高警覺。尤其是休息後仍感到疲憊,可能是癌症早期的跡象;八為「皮膚變化」新出現的痣或原有痣的大小、形狀或顏色的變化都不容忽視,都可能是皮膚癌的警訊。

九是「持續性的疼痛」,若有持續的疼痛而找不到原因,需要進一步檢查,尤其是疼痛的位置和強度逐漸增強,一直找不出其他原因,應當警惕可能是癌症;十為「消化系統問題」,如長期胃灼熱、消化不良或嚴重腹瀉、食慾越來越差、越吃越瘦,都可能是癌症提早的表現。

黃軒說,這些症狀可能並非癌症所致,但若症狀持續存在或有惡化趨勢,應盡快就醫檢查,也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對身體的任何變化保持警覺,有助於早期發現並治療,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他也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日常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抽菸和過量飲酒,也要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癌物,都是年輕人降低罹癌風險的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
中國年輕人立遺囑 10年急增24倍
2024年03月23日 | 9個月前
罹癌症第四期 彰基複合式治療奏效
2024年03月20日 | 9個月前
有肺癌家族史 罹病風險高達9倍
2024年03月15日 | 9個月前
保持心念純正 C型性格癌症不上身
2024年03月01日 | 9個月前
多吃葉綠素 抗癌抗衰老
2024年02月22日 | 10個月前
健保給付NGS檢測5月上路 兩時機適用
2024年01月21日 | 11個月前
北市推國中男生公費接種HPV疫苗
2023年12月1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