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尊嚴的銀髮族 年輕開始打基礎

智者享受性格良善的年輕人陪伴,跟年輕人的互動感受到榮譽與熱情,老年可以因此變得輕鬆。( Shutterstock)
智者享受性格良善的年輕人陪伴,跟年輕人的互動感受到榮譽與熱情,老年可以因此變得輕鬆。( Shutterstock)

文/陳重仁(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編者按:「老化」是無可避免的生命歷程,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從古人看待這個議題的方式,或許有助於我們思索一些事情。

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及修辭學家西賽羅說:「世人皆希望長壽,但是一旦步入老年,卻又到處埋怨,世人就是如此愚蠢矛盾。」也就是說,「預先將樹木種好,將來才能派上用場」。

老年不是在步入老年之後才開始,歡樂的老年,應該從年少的時候打好基礎,「老年的基礎,就建立在年輕歲月之上」。

西賽羅的建議是:
老年之所以值得尊敬,不是因為你的白頭髮,而是因為從年輕以來一路累積的成果。

也就是說,成功且值得尊敬的老年,是需要預先做好準備的:

老年有其獨特之處,是需要預作準備的,也就是說,學習有智慧、有節制的生活,並且付諸實現。

如果你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培養這些特質,當你老了之後,你就可以歡慶收割,不只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結出豐饒的果實,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而且你也體認到,你已經不虛此生,一生中的善行義舉帶來許多歡樂的回憶,對此你將心滿意足。 

依循這樣的思考脈絡看來,西賽羅對於追求快樂老年的見解,建立在生理機能必將逐漸老化衰退的不變法則之上,所以考量的重點不在於躲避或延緩老化,而是要思考如何在逐漸老化的過程中做好準備,甚至在老化來臨前就預作規劃,方能獲取最大的快樂。

面對老年,我們不必懼怕、更無須迴避,而是應該認識老年,從而擁抱老年,方能歡度老年。在年輕的時候就做好準備,才能夠將老年活得澈底盡興,並從老年的生命階段獲得最大的效益。

對於西賽羅而言,年老與年少並非對立衝突的生理狀態,不應具有一成不變的刻板印象,因為老年是可以預做準備的:

我說,並不是這樣的!老年可以是愉悅,而不是負擔。

正如智者享受性格良善的年輕人陪伴,跟年輕人的互動感受到榮譽與熱情,老年可以因此變得輕鬆。如此一來,年輕人從老人身上獲得指導,兩邊都可以過著更有良善品德的人生。

老年可以不是虛弱遲緩,也可以保持活躍,可以專注投入,照樣可以追逐實踐早年的夢想,正因如此,永遠都不應該停止學習。

在所有準備迎接老年的努力當中,藉由閱讀與思考來鍛鍊心志、培養獨立的人格,便是西賽羅大力推崇的方法。

光是賴在椅子上讀書思考,就可以產生超越當下格局的想法,具有旺盛活力的人生便由此而來,「如果總是專注於閱讀與活動,即便老之將至也不會察覺」。無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透過閱讀與思考獲得寶貴的資產,培養出崇高的智慧、良善的性格以及冷靜的判斷。

西賽羅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在年輕時就養成節約克制的生活習慣,培養分析思考的能力,養成冷靜果決的判斷,進而杜絕有害身心的種種惡習。如西賽羅再三強調,「年少時養成運動與自我克制的習慣,這將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後都還很夠用。」關鍵在於,如果在年少時準備就緒,養成得當,累積足夠終生享樂的本錢,老年可以是一段盡情享樂的歲月。

但即便如此,節約緊縮也應該適度合宜,「老年勵行節制緊縮是對的,但跟所有事情一樣,都得要適度中庸,小氣刻薄可從來都不是美德。」

相對的,一般人經常會將老年視為悲慘的源頭,原因可能有四個:

第一,老年使得我們遠離活躍的生活。
第二,老年使得身體耗損虛弱。
第三,老年剝奪所有感官享有的歡樂。
第四,老年距離死期已不遠矣。

然而,根據西賽羅的論證,老年之所以得要經常承受種種磨難,承受伴隨而來的疾病與貧窮等問題,本質上是年輕時豢養出來的惡習,到老年的時候全都變本加厲一併承受,不應該是怪罪、譴責老年的原因。

西賽羅的論證依據是,「如果老年是個問題,那麼困擾我的病痛,也同樣會降臨在所有的老年人身上。」但問題是,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如此就不合乎於一致適用且反覆驗證的邏輯。

就實證經驗看來,「老年人也可以理性縝密、情緒穩定且舉止優雅,這樣的老人都能夠從容面對老年。而那些情緒低落且浮動暴躁的人,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不會高興。」

簡單的說:「關鍵在於性格,並非所有人都像酒一樣,放久越香。」

老年之所以成為問題,是性格所造成。性格一旦有問題,問題會在人生各個階段浮現,不會專屬於老年;而個性上的缺陷,可不會因為年紀增長就自動變好。一如西賽羅所說,「傻瓜才會將所有的問題跟缺點,全都怪罪到老年頭上。」

西賽羅所構築的老年群像是相當多元繁複的,「用來描述老年沒有既定不變的詞彙。」如西賽羅所言,老年所連結的未必全是負面的特質,「老年可以是歡樂而不是負擔。」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

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Shutterstock)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Shutterstock)

老年也不單純是用數字就得以量化計算的概念,「年輕人可以擁有老成的想法,老年人也可以保有年輕的活力,人可以在身體上變老,但卻可能在精神上永保不老。」此外,生命的時間觀也未必呈現線性發展,「老年沒有制式的定義,只要人活著還能夠善盡自己的責任義務,死亡就不足畏懼。

就這個層面的意義來說,老年可能比年輕人還要有精神、也來得更有勇氣。」不得不說,西賽羅對於老年的論點是相當前衛有遠見的,老年的狀態並非絕對而是相對,時間的流逝除了有客觀的量化標準得以衡量,也受到主觀感受的影響,「當我們專注投入閱讀或是生活中任何活動的時候,是不會感受到老年已經悄悄的爬到他身上。」

此外,西賽羅也倡議,所有人都是生命與身體的過客,我們都是來來去去,暫時使用肉身的客人,「自然賜予我們身體居住,但我們都是過客,不能夠把身體當成家。」

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Shutterstock)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Shutterstock)

對於西賽羅來說,歡度老年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老年,重新認識老年是人生中一個重要且不同於以往的人生階段。老年是生命延續發展的必然階段,但這不表示我們要沿用年少時的標準來衡量老年,「我們得以符合自己年紀與氣力的方式來處事」。年紀不同,身體條件不同,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西賽羅以演說為例,演說者的年紀越大,演說的效果確實不如以往,因為演說技巧仰賴肺活量與體力。但是年紀的增長卻也讓聲音更為響亮、更加悅耳。

人生的歷程一如歲月無法逆轉,自然界的週期是一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只不過,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特質,沒有哪一個階段比較好的問題,有的只是哪一個比較適合當下的需求與期待。強行採用單一標準來衡量人生,未必就是好事。

這跟「水果要當令採收」的道理一樣,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或許才是比較符合自然法則的做法:「人年紀大了,不能老是想要吃大餐,不能老是將餐桌高高堆滿食物,也不可以喝酒一杯接著一杯灌,老了確實也比較不容易醉,不過卻容易消化不良,也沒辦法整晚通宵熬夜。」

老年未必比較差,只是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摘編自《老樣子:從神話史詩到現代小說,跟著西方經典作品思考「老化」這件事》,(三民書局提供)◇

延伸閱讀
從百歲老人食物 找到最健康早餐
2023年12月04日 | 1年前
稱生2孩有利長壽 中共官媒被嘲諷
2023年12月13日 | 1年前
3C藍光會使皮膚老化嗎 ?
2023年11月28日 | 1年前
心好累?測測你的心臟年齡
2023年10月31日 | 1年前
延年益壽的八種生活好習慣
2023年10月13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