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是什麼態度!」尊重需要互相(下)

互動的方法,隨著每一個人在班級經營、教學現場,以及師生之間的特質、孩子的反應,會有所不同。(123RF)
互動的方法,隨著每一個人在班級經營、教學現場,以及師生之間的特質、孩子的反應,會有所不同。(123RF)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續上文)「你那是什麼態度!」尊重需要互相(上)

「我在跟你講話,你那是什麼態度?」
孩子的反應,常讓大人感到不以為然,甚至整個情緒被孩子的某些表現激了起來。

仔細想想,孩子的哪些行為是我們覺得不以為然,無法接受的,例如叫囂、眼睛瞪著我們、在我們面前砸東西、怒罵三字經、二話不說,掉頭就走,或是吐口水、握拳頭、比中指。

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界限」,無論他心裡多麼生氣,無論他心中有多少不滿,這樣的界限都必須存在,而不是自己生氣了,就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因為生氣和行為是兩回事。

「你那是什麼態度?」

在如此責問孩子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那我們期待孩子表現出哪些態度?

釐清迷思:尊重絕非討好

「難道做為一個老師,一定要對學生低聲下氣,一定要討好他們,不能有所要求,讓學生對我們的態度變好?你覺得這樣子,老師還有尊嚴可言嗎?」

一些老師提出了這個疑問。關於這個問題,老師們必須了解,有些事情並不是那麼極端與絕對。

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並不等於刻意討好孩子,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調整態度,並不等於討好。調整態度,也不等於什麼事都不去要求。

對於對立反抗的學生,該有的要求、合理的要求,都依然需要,只是要思考以什麼方式要求,孩子才會配合。

師長示範坦承道歉的勇氣

若是自己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內容、字眼不友善,我們是否有勇氣向孩子道歉?

犯錯了,承認就好了。我們大人也會犯錯,不要害怕,不要擔心,不要認為對孩子道歉,自己的形象、地位就會受到折損或動搖。

其實正好相反,看到我們願意面對與坦承自己的錯誤,也是讓孩子了解大人和小孩都會犯錯。不怕犯錯,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我們也正在示範這種勇氣)。

想想看:造成我們不敢、不願意向孩子道歉的想法是什麼?這樣的想法到底合不合理?我們在意的面子、尊嚴,又反映了什麼?是否可以很具體的,把所謂的面子、尊嚴清楚的羅列出來?

對自己有多一層的了解,也有助於我們去看見,和孩子之間互動的細微之處。

停頓數秒話再出口

我自己有一個習慣,當一個想法即將說出口時,會先停頓下來,仔細覺察:我確定要這麼說嗎?這個覺察可能只是短短的數秒鐘,甚至於一秒鐘都不到。

這個習慣有助於我謹慎的將自己要講的話,快速在腦海中閃過。當然,這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覆練習的一種自我覺察。

「尊重」兩個字用說的很容易,但是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呢?

在教室裡,可以這麼做:請孩子寫下在過去的經驗裡,他曾經遇過別人什麼樣的舉動或反應,讓他自覺被尊重。

尊重不同的意見,彼此將傳遞良善的對待。

向外參考,向外學習,也是方法之一。試著去了解,哪些老師和這個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互動的方法,隨著每一個人在班級經營、教學現場,以及師生之間的特質、孩子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透過這樣的觀察和判斷,可以了解其他老師怎麼說與怎麼做,包括說話的語氣、音量、時間點、用字遣詞,及說話的表情、肢體動作、語調、所講的內容等。(全文完)

 (寶瓶文化出版社提供) (寶瓶文化出版社提供)

——摘編自《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寶瓶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
課後「心」聚 一期一會
2023年09月13日 | 1年前
生命不在長短 在於擁有多少
2022年01月10日 | 2年前
平行線的時光
2021年09月18日 | 3年前
做麵包教會我的事——正直的態度
2021年06月23日 | 3年前
跟職場性騷擾 Say No !
2021年03月09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