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呼吸 要「肺」不要「廢」
76歲朱先生過去曾是40年的老菸槍,學生時住在北部,常因天氣變化而出現過敏性鼻炎反應;服役期間曾因感冒引發氣喘發作;就業後,從事路況測量、下水道、汙水處理工程等,需長時間曝露於粉塵環境,也經常因感冒合併氣喘發作就醫治療,且有逐年增加發作的趨勢;退休後,經常反覆住院治療,經診斷為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候群,並在高醫長期接受治療。
在專業評估下,醫療團隊擬定照護計畫並介入個別性肺部物理治療如:高頻胸腔震動儀、間歇性正壓通氣及吐氣正壓閥訓練等,有效嚴防氣道塌陷及改善病人呼吸。朱先生日常生活也持續做步行運動,按時服藥,並做肺功能追蹤檢查,目前肺功能已逐漸改善,疾病穩定控制中。
高醫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表示,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病人的肺功能較差,呼吸道也較容易感染,這可能是病患較常發生急性惡化的原因之一;具有「重疊」特質的病人肺功能退化速度較快、生活品質較差,須更積極的監測與治療。
高醫胸腔內科檢查室主任蔡英明表示,2022年台灣十大死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排名第9。而與癌症相關之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等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之首。阻塞型肺病包含最常見的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塞病),它通常不會單獨存在,而是與其他慢性病共存,包括 : 心血管疾病、肺癌、糖尿病、胃食道逆流、焦慮症以及憂鬱症等。
洪仁宇說,秋冬因氣溫下降,高雄地區空氣品質較差,咳嗽、過敏症狀明顯增加,建議民眾施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感冒風險;如空品不佳,盡量不外出,或戴口罩出門,減少有害物刺激呼吸道。
響應「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高醫11月15日起一連三天,在啟川大樓一樓大廳舉行「呼吸健康週」活動,今年主題「要『肺』不要『廢』,一『呼』一『吸』自在行」,活動以講座方式引領大家認識肺塞病、肺塞病常見檢查及診斷等,現場並有肺功能檢測,同時也有專業醫師提供醫療相關諮詢與解答,歡迎大家一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