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老人易憂鬱 照顧孫子找回成就感

顧孫需要到戶外活動或接觸其他照顧者,可增加活動量。(123RF)
顧孫需要到戶外活動或接觸其他照顧者,可增加活動量。(123RF)

文/記者李怡欣

長青族群對外社交銳減,心靈空虛,導致老化快速、疾病纏身。社福團體指出,晚輩應多關心年長者,多鼓勵祖父母和親友、孫子女互動或參與志工服務,有助於老人家的心理健康。研究顯示,若體力勝任,照顧孫子女能讓祖父母獲得更多成就感。

《老化與心理健康期刊》發表研究顯示,定期照顧孫子女與從事志願服務,能讓祖父母減少孤獨感與獲得更多成就感。這項研究回顧了過往28項研究,包含21個國家、超過19萬名50歲以上參與者,探討不同類型無償生產性活動(如一般照顧、配偶照顧、孫子女照顧以及志願服務)與孤獨感的關聯。

顧小或顧老 孤獨感大相徑庭

研究發現,每週平均花12個小時照顧孫子的60歲以上者,比不照顧孫子者感到孤獨的可能性低於60%,顯示顧孫或非親屬兒童可帶來正面影響。

照顧孫子女對長者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但隔代相處存在代溝,不同教育觀念可能引起祖父母與父母間的爭執,祖父母們不妨利用此時跟進新的教養觀念,避免和子女們產生溝通問題。

反之,高齡者照顧患病或失能配偶則會帶來孤獨感。雖然「顧小」與「顧老」部分活動相同,例如:洗澡、餵食,但顧孫通常還需要接觸其他家長和學校等社會網絡。相較之下,在沒有他人或組織支持情況下照顧生病配偶或親屬,通常並非照顧者自己的選擇,因此可能會感到孤單。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表示,年長者照顧生病的配偶是一種長期壓力,還要面對自己體力日漸衰退,這都可能令他們產生無力、失落、生氣甚至憂鬱情緒。

他建議長者,試著分配個人獨處與照顧親友的時間,每天給自己一些個人時間或與同儕互動,可調適壓力,也能獲得外部支持;像是參與共餐、健康促進、心理諮商等活動,維持社會聯繫。

照顧孫子女 先溝通教養歧見

董氏基金會心衛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若體力上可勝任,定期照顧孫子女是個樂齡方式。對祖父母而言,生理上,顧孫需要到戶外活動或接觸其他照顧者,可增加活動量;心理上,面對孫兒會覺得被需要,進而產生成就感與補償心態,將過去自己的親子關係投射到對孫子的情感中,從祖孫相處上得到滿足與享受,和照顧配偶或親戚相比是不同的情境。

葉雅馨提醒,祖父母比父母可能更寵溺孩子,面臨兩代對孩子教養歧見時應先溝通,避免孩子日後過於依賴祖父母,養成不好的習慣。

她呼籲,年輕夫妻可將長輩視為資源而非依賴,人老了仍可對家庭及社會做出貢獻,應重視他們的社會價值。◇

延伸閱讀
正念學習 有效降低產後憂鬱風險
2023年06月05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