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與「無不為」有很深的內涵,是什麼意思?又有何意義?
老子是春秋時代大哲學家,與孔子同時代,著有《道德經》五千言。老子說「道德」是宇宙萬物的原理。《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著作,1987年《紐約時報》評選老子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回來說,「我見到「龍」了。」《莊子.天運》記述,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意思是,孔子去拜訪老子請教禮,回來之後,三天都不說話。孔子的弟子問孔子:「老師,您見了老子,有規勸他什麼嗎?」孔子說:「我看見龍了!龍乘著雲氣,順著陰陽,變化萬千,深不可測。我只能張著嘴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我哪裡還能規勸老子呢?」
孔子教人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的弟子編有《論語》,流傳於世。老子教人修煉之道,修成真人,他看世風敗壞、政局混亂,已不可為,寫了《道德經》五千言,傳給關尹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而去。
「道德」是什麼內涵?
「道德」一詞來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德」,指的是宇宙萬物的原理;一般我們所說的「道德」,著重在「德」;簡要的說,就是善心、正直、守規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都尊「道」與貴「德」。(《道德經》第五十一章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人為什麼有「道德」?
人的「道德」存在何處呢?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人類的尊嚴與價值。現代科學認為人是猴子進化來的,但是老子說,人是「宇宙四大」之一,是非常珍貴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現代科學認為,人的生命就只有「有形」的身體;但是古代道家(包括中醫)認為人的生命有「三寶」:精、氣、神。
西方醫學只能研究到「有形」的「精」,「無形」的「氣」與「神」無法探求。「精」是有形的,層次最低,相當於人體的精華物質;「氣」是一種能量,屬於無形(眼睛看不到),是人生命活動的來源;「神」又稱為「元神」,也屬於無形,層次最高,是人真正的主宰,而大腦只是受「元神」指揮的器官。
人的「道德」就是存在於人的「元神」。
有些人會問,人的「元神」為什麼會有「神」這個字,與我們所講神仙的「神」一樣呢?因為人的「元神」就是來源於神的世界(天國),所以人的「元神」與神一樣,都是神聖、純真、善良的。人因為有「元神」,所以才有「道德」,有憐憫之心,有善良的心。
「道德」為什麼重要?
老子說「道德」是宇宙萬物的原理,所以「道德」是社會無形的支柱,是社會、國家穩定的力量。「道德」高尚,則天下太平;「道德」低下,則天災人禍。
《管子‧牧民篇》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廉、恥就是講道德,是維繫國家的無形的支柱,如果道德不能彰顯,國家就會滅亡。
《聖經》有所多瑪、蛾摩拉的故事。《舊約聖經》記載:「判定所多瑪、蛾摩拉,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鑑戒;只搭救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根據《聖經.創世記》,「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他們行姦淫,做事虛妄。」
何為「無為」、「無不為」?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無為」不是不作為,是不妄為,不隨自己的私慾而作為,要順其自然,自然就是宇宙,順著宇宙的原理作為。
但是一般人做不到,追求自己的私慾,追求名、利、情,追求大富大貴,追求個人享受,可惜汲汲營營一生,到頭來一場空。
老子也清楚明瞭世人的心態,所以《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只有上士才會珍惜「道」,認真修煉,大多數世人會把「道」當成笑話看。
「無不為」就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成,做什麼事都成功,這真是人生最美好的事。但是前提要做到「無為」,無個人私慾,不為自己謀私利,不去傷害別人的利益,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教導王侯治國之道,個人也是受用。老子教我們達到「無為」的方法。要「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就是道的本質,要樸實與敦厚;要「不欲」,少私而寡慾;要「靜」,心要寧靜,這樣就可達到「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