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施打BNT疫苗的安全性及常見的副作用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9月23日起開始在校園接種BNT疫苗,將從高中生優先施打,這是台灣目前唯一一款18歲以下族群可以接種的疫苗。有鑑於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兒童確診病例大幅增加,近日又爆發新北市幼兒園的群聚感染,因此快速提高青少年的疫苗接種涵蓋率,以增加群體免疫力、減少重症病例及病毒擴散,刻不容緩。
天晟醫院小兒科兼企劃室主任温秀惠醫師表示:首先,家長會問是否該讓我的小孩接種疫苗?答案是肯定的!在歐美已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大型研究顯示有以下好處:
1、疫苗可預防兒童感染變成重症:雖然在兒童的症狀比成人輕微,但是仍有少數會造成嚴重的肺部感染及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產生後遺症,影響孩童日後的健康。
2、疫苗可預防及減少肺炎的傳播:接種疫苗可減少孩童將病毒傳染給家庭成員的機會,尤其是同住長者或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
3、接種疫苗可減少病毒突變成更危險的變異株的機會。
4、疫苗可幫助保護社區,減少重症的機率及降低死亡率。
根據美國CDC的資料,自2020年12月14日至2021年7月16日期間,約有890萬名年齡在12至17歲的青少年接種BNT疫苗,VAERS(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共收到9,246份該年齡層的接種後報告,有8,383例(90.7%)為非嚴重不良事件,863例(9.3%)為嚴重不良事件,其中心肌炎佔40.3%,初估此副作用的整體通報率,不及萬分之一的機率。約129,000名美國12-17歲的青少年在接種BNT疫苗後註冊v-safe(智慧手機的安全監測系統),報告局部反應佔63.4%及全身性反應佔48.9%,症狀在接種疫苗後的第二天最明顯,全身性反應在接種第二劑後更常見。最常報告的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及肌肉疼痛,在接種第二劑疫苗的當週,大約1/3的青少年報告有發燒,近1/4在接種第二劑當天無法執行正常日常活動,少於1%的青少年需要就醫,僅有0.04%的人住院。
大家特別擔心BNT疫苗的嚴重副作用會造成青少年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根據美國CDC統計12-39歲注射第二劑mRNA 疫苗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2.6,通常在接種第二劑疫苗2-3天後出現胸痛,合併肌鈣蛋白(troponin)升高、心電圖ST間隔上升、C反應蛋白升高及心臟MRI顯示有心肌炎。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Pediatrics 在今年9月2日初步發表七例年齡在14-19歲的男性青少年於接種第二劑BNT疫苗四天內,併發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個案報告,這些病例都有胸痛、心電圖異常及肌鈣蛋白升高的現象,3例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治療,4例接受免疫球蛋白(IVIG)及類固醇注射後,都迅速恢復健康。雖然接種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機率極低,且大部分是輕症,但仍提醒家長們孩童若在注射第二劑BNT疫苗後的幾天內,若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狀,應立即至大醫院就醫。
由國外大型肺炎疫苗接種的研究報告及資料分析,評估其益處與風險,顯示疫苗是安全且利大於弊。因此天晟醫院小兒科兼企劃室主任温秀惠醫師呼籲家長們鼓勵青少年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建議,接種通過審核的新冠肺炎疫苗,讓我們的社會能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