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勿輕忽 恐是胃癌警訊

人體內存在的許多細菌雖然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需要接受除菌治療,降低胃部病變的風險,這也是保護胃部健康的不二法則。(Shutterstock)
人體內存在的許多細菌雖然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需要接受除菌治療,降低胃部病變的風險,這也是保護胃部健康的不二法則。(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40歲的林小姐是一位新手媽媽,懷孕期間經由產檢發現有缺鐵性貧血,當時以為是營養不足,只要調整飲食習慣就會改善,但是產後持續貧血,於是前往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醫師發現她的胃部有一處明顯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病理檢驗確診罹患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oma),並感染幽門桿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女性在懷孕期間常見貧血,但是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例如:慢性疾病、缺乏維生素B12或B6,以及消化性潰瘍、胃癌、大腸癌等病灶。如果持續發生貧血,一定要先找出貧血的原因,再對症改善或治療。

以上述案例林小姐為例,低惡性度的MALToma細胞分化較好,腫瘤進展較緩慢,不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只要後續遵照專科醫師的治療方針,積極配合治療,即會得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為經口腔傳染,包括汙染的飲水、食物、唾液等,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也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環境有很大關係,甚至可能經由口對口的親密接觸而感染。

梁程超提出,臨床上發現,MALToma患者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90%以上,在醫學界已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20%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2%會發展成胃癌,0.1%可能發展成胃淋巴癌。

人體內存在的許多細菌雖然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需要接受除菌治療,降低胃部病變的風險,這也是保護胃部健康的不二法則。

梁程超提醒民眾,除了定期篩檢確保胃部健康狀況之外,生活與飲食習慣也很重要,除了應戒菸,也要避免食用重鹹、醃漬、煙燻、燒烤、加工食物或發霉的食物,如果家中有胃癌的家族史,也要多加留意胃部的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
每年健檢 胃鏡檢查做了嗎?
2020年12月21日 | 3年前
胃癌進程快 腸胃不適莫輕忽
2020年11月23日 | 4年前
【醫案】明日天涯
2020年11月12日 | 4年前
諾貝爾獎助攻 遺傳性貧血有解
2020年11月05日 | 4年前
研究:療除C肝 肝胃淋巴癌風險降
2020年07月16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