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臺滲透 文化、經濟是主誘因
臺灣民間研究團隊IORG 5日發布「中國對臺資訊操弄及滲透」研究最新報告,研究成果也指出,中共政府以文化召喚、經濟誘因,促使接收者做出政治行為的改變。 立委林昶佐認為,「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的事前登記制度,較能防止在地協力者的滲透效果。
IORG以公開可檢驗的資料科學方法,證實中方的協力者透過「混淆來源、直接轉貼」等方法,將中共官媒訊息從「中國微博」傳入臺灣人常用的 「臉書(Facebook)」,是中共對臺資訊操弄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
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指出,分析顯示包括「文茜的世界周報」等臉書粉專,多次引用自稱來自美國媒體富比士(Forbes)新聞,但其實內容實際來自中共官媒央視,有導致讀者「混淆新聞來源」之慮;另一粉專「婷婷看世界」直接從中共官媒轉貼資訊到臉書,內容主要迎合中共官方「說好中國故事、說壞美國故事」等政治意圖,操弄議題包括疫情、美中貿易戰等。
IORG強調,臺灣的「在地協力者」是中共對臺資訊操弄重要傳播關鍵。資料顯示,政論節目名嘴及名人言論「客觀上」有助操弄資訊傳播,屬在地協力者,但其協力行為與個人主觀意願無關,非針對特定人物。
中共對臺灣四群體的文化召喚或經濟誘因
編號 |
研究對象群體 |
重要發現 |
青年 |
過去短期、淺碟的交流活動效益不高,近年轉以創新、創業、就業為交流主軸 40 歲以下青年對台認同較強,滲透成效有待評估 | |
民間信仰 |
中國政府長期積極主導交流 中國文革後佚失的宗教科儀存留台灣,台灣宗教人士能藉此優勢與中國連結,取得經濟或文化利益 宗教、情感、經濟、國族認同 4 因素交互影響,已建立組織為明確滲透成果 | |
村里長 |
「服務里民」、「基層無法影響大局」是村里長自我說服的理由 以服務為名的低價旅遊行程,創造中國操作空間 透過訪談發現對中國觀感轉變的實例 | |
台幹 |
大型企業的台幹,與中國地方政府僅需維持官式關係,政治壓力較低 中小型企業台幹,需更緊密且靈活連結當地政府官員 中資新創企業為打造全球化形象起用台幹,台幹仍難打入核心 疫情、政治情勢緊縮,台商、台幹回流、外移情況逐漸明顯 |
資料來源:IORG
中共對臺幹洗腦 要求下載「學習強國App」
該研究訪談多位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的青年,其中一位受訪臺青表示,在跟對岸交流過程中,發現彼此歷史與價值觀很不同,中國人從小被灌輸某些想法、就算後來知道可能是錯的,為了生存也必須堅守下去,例如他就遇到一個中國學生,從小就因為母親是迫害法輪功的官員而受到各界批評,於是不斷搬家,但在服從黨領導下,他也必須自我說服,不能動搖對黨的信念,以免遇到內部的報復遭致身家危險。
在臺幹訪談部分,甚至中共還要求臺廠員工要下載「學習強國App」,一位臺資陸廠臺籍高幹表示,某市書記曾打電話給臺資廠長要求員工下載學習強國App,還要回報下載情況。
IORG研究主任嚴婉玲指出,中共滲透臺灣的管道多元疊合,並透過文化召喚、經濟誘因,促使滲透對象做出政治行為的改變。訪談案例顯示,長期接觸、長居中國的民眾較可能受統戰影響,而基層組織者則會「自我說服」,例如當中共官方提供優惠、低廉參訪行程或獎學金,宮廟主事者、村里長在接受時,能以這不是私利,「是在做里民、信徒服務、做功德」,來自我說服。
嚴婉玲強調,中國(共)滲透是漸進式過程,如公民社會對此無警覺與防衛,中共統戰就越來越容易成功。
以經濟利益間接影響臺灣政治
中共對臺經濟影響力作戰常見方式有:「冒充港資、外資來臺投資」、「竊取高科技產業商業機密」、「不公平競爭削弱臺灣產業」、「養、套、殺」4 種。
其中,前3種屬於「攻擊型」,中共政府可以直接運用其資本優勢打擊臺灣經濟、影響臺灣國家安全,第4種則屬於「依賴型」,中共須先確認臺灣目標群體的政治影響力,確保給予的經濟利益難以替代,因而有足夠的箝制力能透過該群體間接影響臺灣政治。中共政府以控制中國遊客來臺數量、農產品政治契作來影響臺灣旅遊業者、農民,都是明顯例子。
IORG強調,中共對臺影響力作戰正在「說壞民主故事」,而民主防衛的對應策略是「說好臺灣的民主故事」。面對境外資訊操弄,提升公民「資訊判讀力」公民意識,是防衛資訊操弄最根本且長期有效的方法 。
團隊認為,以開放資料或公開資訊,揭露中共對臺影響力作戰行為、組織網絡、資金的具體事證,能有效協助民間研究,能促進公民參與民主防衛的實際行動。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滕西華強調,「腐蝕性資本」影響臺灣媒體、企業,如消息正確性與背後老闆是誰有關,那揭露媒體背後的資本家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