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風病人復健療效 長庚導入機器手臂輔助
臺灣目前約有15至20萬中風病患,並以每年約3萬名持續增加中,中風後手部功能恢復緩慢,日常生活抓拿物品受影響,林口長庚首創導入鏡像手復健機器人,作為傳統復健的輔助治療,病人單手穿戴機器手臂裝置,以正常手拹同操作,即可練習抓取物品,感受物品的材質與重量,醫師表示,透過建立有感的治療情境,能增加病人的大腦神經活化,提升復健的療效。
一名52歲簡女士,中風半邊癱瘓,造成左手臂無力、肩膀抬不高、手指頭無法完全打開,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靠右手操作或需要別人幫忙,左手幾乎沒有功能,需要長期復健,每天一次的課程搭配職能治療持續1個月之後,簡女士的左手已經能夠靈活使用,甚至左手能夠獨立拿放東西。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長裴育晟表示,手部的神經骨骼肌肉相當精巧,所以可以做出各種複雜動作,但一旦中風後,手功能的恢復也會特別緩慢,而神經復健其實牽涉很多複雜情況,藉由機器手臂輔助治療,可以做出傳統復健沒辦法做出的動作,透過重複練習,就能讓手部復健達到更好成果。
桃園長庚醫院職能治療組謝佳汝組長補充,機器人手臂導入復健,並不是單純把設備放到治療場域給病人操作就可以,職能治療師也須依照臨床經驗,針對病人的復原狀態安排治療內容,像是病人抓取的物品、形狀、位置及配重等,另外鏡像手復健機器人,不只能應用在中風病人,還可以協助脊椎損傷、脊髓炎等神經疾病所造成的手功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