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連串選擇題 優先順序是什麼?
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是一位世界級的勵志演說家,同時也是潛能開發專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尼加拉瀑布症」。他把人生比喻成一條河,有時候人們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就跳進流動的河水中,隨波逐流地過著生活。遇到岔路也不知道要往哪裡走,就像漂流的人一樣,水流到哪就去哪。等到巨大的瀑布近在眼前時,就算想避也已經避不開,只能跌落下去。
人們在作決定時,經常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因為一旦作出決定,其結果就會影響人生的方向。這種壓力最後導致安東尼.羅賓斯所說的「尼加拉瀑布症」。
選擇,讓你陷入「尼加拉瀑布症」?
說到人生的選擇,會讓人聯想到作出重要決擇的瞬間。但是,人生是日常生活中各種瑣碎選擇的集合體。試著想像一下,晚上11點,緊抓著手機苦惱著要不要點外賣炸雞?覺得自己變太胖,需要減肥;或是這個月支出太多,要省錢,眾多因素使我們很難作出決定……
用「機會成本」找出最佳選擇
有一個叫做A的人在便利商店裡打工。某一天A休假的時候,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他希望A立刻來代班兩小時。老闆說會付兩倍薪資,也就是每小時300元給他。但是那個時間A已經預訂了之前就很想看的電影,不巧的是,那天還是上映的最後一天,是A可以在電影院看的最後機會。
A對於要選擇在短時間內賺到兩倍時薪,還是看電影感到很苦惱,最後A選擇了電影。但是A看的電影非常無聊,於是他後悔地說:「早知道就去上班了。」這時A失去的機會成本是600元。
對機會成本的後悔,使人對選擇和決定產生猶豫。這種時候,人們會將別人認為好的、就業有保障的當作決定的標準,然而這麼做是將自己人生的機會成本放飛了。
既然如此,將選項用數字替換,計算機會成本,然後選擇利益較大的那個,應該就不會後悔了吧?
例如:想要買房在考慮A房子好還是B房子好時,若兩間房子的價格剛好一樣,那就必須比較其餘的條件。假設買房子時購屋者在意的因素是「交通便利性、房子大小、教育環境、周遭便利設施」等4種。繪製表格並設定重要度,替各個因素評分之後,再乘以重要度,然後計算最終分數。
如上述A房子和B房子的分數在加權之前都是26分。但是乘上重要度之後,B房子的分數就提高了5分。像這樣,當要作決定的時候,先將考慮的因素數值化,再以經濟學的方式作決定,決定就會變得很簡單。
整理想法 找出優先順序
但如果問題不是類似買房子,而是決定大學科系或是否離職的情況的話呢?某次我面臨是否該去報名一個昂貴的課程。
就像前面說明的那樣,將各種因素羅列出來進行比較,但是標準隨著我的心情不斷改變,結果也變來變去。我也向許多人尋求建議,可是依然無法作出決定。最後,我冒出了一個念頭:「想上的課不是就應該去上嗎?」於是決定參加。然而,在下決定後的隔天,我腦中出現不該去上課的強烈想法。在整理大腦後,我了解目前的我沒必要上這個課,因為關於我想要做的事情、我的目標,當下的我,並不需要這個課程。
活用數值的計算方法,顯然對作出決定有所幫助。但是,想要數值計算法發揮效果,就必須先將腦中的想法明確地整理好。
所謂的整理想法,就是一種邏輯活動,包含準確地針對要做什麼訂立目標、收集資料、在有效分類及重新排列的資訊中,決定最先要做的是什麼。不僅如此,整理人生中優先的價值和目標也一樣。
如果無法整理想法,在作決定時,標準就會搖擺不定。整理心中價值的優先順序,在人生中,當確定了想要往前走的人生方向後,為了具有更大利益的未來,肯定會有必須放棄什麼的時刻。
——摘編自《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采實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