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飲食衛教與吃素 有效減緩腎臟病程
55歲楊媽媽一直無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3年前因一場車禍到急診就醫,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腎臟病,且已進展到第4期。楊媽媽很擔心洗腎日子的來臨,於是前往腎臟內科求診,醫師評估她有吃素的習慣,只要配合服藥、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即可有效控制。於是會診營養師與腎臟病衛教師,隨即安排衛教,在楊媽媽積極的配合之下,3年來病況穩定。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說,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臺灣的罹病者就高達200萬人,每年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人口更超過7萬人。
慢性腎臟病可分為5期,前兩期患者的腎功能尚有正常人腎臟的60%,但已開始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第3、4期分別邁入中度、重度腎衰竭,會有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情形;第5期則是末期腎臟病變,身體已無法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與水分。
郭克林提出,三高、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是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在第4期之前,大多數患者能通過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效降低腎臟病的進展。以上述案例楊媽媽為例,原本就吃素的她,在營養師的衛教下調整蛋白質、油脂的攝取量,依照衛教師指導、配合運動,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3年來定期回診追蹤,配合服藥,將腎臟病控制得宜。
在此,郭克林分享其刊登於《營養學》期刊中的「素食與慢性腎臟病」研究結果。經由醫療團隊分析2005~2016年至台北慈濟醫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40歲以上民眾,將5萬多筆資料依其飲食習慣分類,統計、分析檢驗相關數據。研究結果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比雜食者降低14~18%。
研究中還發現,素食者因為攝取纖維多、脂肪少,腸道相對比較健康;而且植物性蛋白質在人體代謝時,產生毒素較少,能減輕腎臟負擔。所以素食者不僅能降低罹病風險,對於已罹病的素食者也能減緩疾病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