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車仔麵

車仔麵將出外討生活的外地人遇到的酸甜苦辣匯在一隻熱騰騰的碗裡,不論悲喜,價平卻四溢的香味暫時填飽了肚子,寂寥似乎也不那麼刺心了。(記者彩霞/攝影)
車仔麵將出外討生活的外地人遇到的酸甜苦辣匯在一隻熱騰騰的碗裡,不論悲喜,價平卻四溢的香味暫時填飽了肚子,寂寥似乎也不那麼刺心了。(記者彩霞/攝影)

文/楊明

剛到香港時,對於許多茶餐廳或小吃店中,竟然也提供泡麵感到有些詭異,泡麵這種東西對我而言,連結的記憶是颱風,因為颱風不方便出門,或者童年時代超級市場不如今天普遍,颱風天菜市場營業受影響,所以在家湊合著吃泡麵。當然長大後有時也因為懶得出去吃飯,也懶得在家做飯,於是以泡麵充作一餐。

據說近年泡麵銷量大減和外賣外送的增長有關,可見多數人在有更好的選擇時,並不打算吃泡麵。所以作為食客都已經親身進了餐廳或小吃店,卻選擇吃泡麵更讓我不解,店家不但堂而皇之地列在餐單上,通常還會標明如選擇車前一町加三元,顯然有人點選,更覺得蘊含了港式喜劇的味道。 

待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這種以加工麵體加入各式配料的所謂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那時許多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哩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

小販在木製推車中放置金屬製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花費不多就可飽吃一頓,對於小販和食客都提供了生活所需。

隨著經濟發展,街頭以推車販賣熟食的小攤漸漸消失,車仔麵卻依然有屬於它的支持者,於是在茶餐廳裡出現,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舖。而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

在荃灣人來人往的大河道,有家賣車仔麵的小食店,看似不起眼的十字路口,房屋仲介說是荃灣店租最貴的區塊,我曾在那裡外帶車仔麵,因為心裡已有成見,所以捨麵選米粉,車仔麵常見配料包含了魚丸、牛丸、墨魚丸、豬紅(豬血)、豬皮、豬大腸、雞翼、牛柏葉、牛腩、魷魚、燒賣、雲吞、蘿蔔、冬菇、紅腸等。

至於主料則有麵條、河粉、米粉、米線、油麵、幼麵、粗麵、意麵、烏龍麵和速食麵,配料主料都選好了,還有不同湯汁可選:沙嗲、咖哩、牛腩、酸辣、麻辣和清湯,組合在一起之後竟是意外的豐富,難怪這樣狹窄近乎簡陋的小店能開在荃灣店租最高的區域。

人來人往的街頭,行走其間,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心情,車仔麵將出外討生活的外地人遇到的酸甜苦辣匯在一隻熱騰騰的碗裡,不論悲喜,價平卻四溢的香味暫時填飽了肚子,寂寥似乎也不那麼刺心了。

——摘編自《情味香港》(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閱讀
有姊如此 何其有幸
2019年12月06日 | 5年前
大地的餽贈 營養地瓜這樣吃
2019年12月23日 | 5年前
詩意江南 常州菜
2019年11月18日 | 5年前
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下)
2019年11月12日 | 5年前
用味蕾玩大馬 吃遍四大菜系
2019年11月13日 | 5年前
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上)
2019年11月04日 | 5年前
取消